再循环大陆地壳与地幔难熔橄榄岩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77305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8.00
负责人:王煜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马亮,孙明道,吴韦
关键词:
再循环大陆地壳高温高压实验壳幔相互作用地幔难熔橄榄岩造山带钾质超钾质岩
结项摘要

Subduction enables the mass and energy exchange between the crust and the mantle, which defines their growth, reworking, tectonic activities, magmatism and large-scale mineralization, and plays a profound role in the solid Earth’s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However, the melting processes in recycled continental crust and the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mechanism still remain poorly constrained. Alarmingly few experimental studies have addressed this issue since most are only around oceanic island arc settings rather than continental subduction zones. More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experimental work on this subject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to better understand continental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mechanism. Therefore, this proposal aims to conduct a series of HTHP continental crust-refractory mantle hybridization experiments using either natural samples or synthetic materials under different PT conditions, to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phase and melting relations, phase compositions, stability ranges, melting reactions, and trace element partitioning coefficients between hybrid melts and the residue. The obtained new data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continental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processes during subduction, and to experimentally constrain the origin of Alpine-Himalayan orogenic belt potassium-rich magmatism. In addition, this proposed experimental study will offer new evidence for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continental dynamics.

俯冲作用实现了地壳与地幔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并引发地壳和地幔的重塑、改造、构造-岩浆作用和大规模成矿作用,对固体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有着深远影响。然而,有关俯冲大陆地壳的再循环、部分熔融和壳幔交换仍旧是壳幔相互作用研究中未解决的难点和关键科学问题,相关可供直接应用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结果非常有限。本申请将瞄准大陆俯冲隧道中壳幔交换作用这一国际前沿问题,以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这一独特的大陆动力学地质现象为依托,开展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系统调查不同温压条件下大陆地壳-地幔难熔橄榄岩相互反应过程中熔体和平衡相之间的关系、熔体性质及产物成分和熔融反应过程,准确测定关键微量元素在熔体相中的分配系数。其结果对于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及能量再循环、壳幔相互作用、俯冲带混合熔融过程、造山带岩浆岩成因以及对进一步发展大陆动力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项目摘要

由于再循环物质(洋壳和陆壳)组成上的差异,必然造成陆壳物质和洋壳物质在地幔中熔融行为的不同。长久以来,大洋俯冲带一直被认为是壳幔相互作用最为活跃的区域,因此有关俯冲板片的部分熔融实验研究大多围绕大洋地壳展开,而关于大陆地壳的部分熔融及其与周覆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实验研究非常缺乏。本项目瞄准壳幔交换作用这一国际前沿问题,以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这一独特的大陆动力学地质现象为依托,开展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系统调查了不同温压条件下大陆地壳-地幔难熔橄榄岩相互反应过程中熔体和平衡相之间的关系、熔体性质及产物成分和熔融反应过程,准确测定了关键微量元素在熔体相中的分配系数。实验结果表明,陆壳熔体含有很高的Rb(100-220 ppm)和Ba(400-870 ppm)含量,且具有与大陆地壳相似的Nb/Ta,Zr/Hf和Rb/Cs比值;澄清了钾质岩源区中金云母的作用,颠覆了学术界一直以来认为的“钾质岩浆源区中一般都需要金云母为岩浆提供钾”的刻板印象,从而为理解钾质岩成因和大陆地壳-地幔橄榄岩相互反应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此外,提出浅俯冲模型对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钾质-超钾质岩成因的约束,明确了混杂岩中伴生的蓝片岩在造山带碰撞后钾质-超钾质岩成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结果对于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及能量再循环、壳幔相互作用、俯冲带混合熔融过程、造山带岩浆岩成因以及对进一步发展大陆动力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2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3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4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5

瞬态波位移场计算方法在相控阵声场模拟中的实验验证

瞬态波位移场计算方法在相控阵声场模拟中的实验验证

DOI:
发表时间:2020

王煜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1409151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301046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71141008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13.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81704148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571242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806177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560260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39.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373280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8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地幔富钾流体与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批准号:40273031
批准年份:2002
负责人:李建平
学科分类:D0306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大陆下地壳麻粒岩高温流变实验研究

批准号:41374184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周永胜
学科分类:D0414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中国大陆科学钻先导孔橄榄岩的地幔属性与动力学意义

批准号:40673002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郑建平
学科分类:D0308
资助金额:3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大陆俯冲带富钾高硅熔体与橄榄岩反应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批准号:41572039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续海金
学科分类:D0204
资助金额:8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