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虫喙形态多样性及其对寄主的适应性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572312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3.00
负责人:王志良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俆婧,刘宁,李芝霖,姜春燕
关键词:
系统发育信号结构重建几何形态形态变异形态适应
结项摘要

Weevil (Coleoptera: Curculionoidea) is one of the most diversity groups of Insecta. Its unique structure which can be clearly distinguished is “rostrum”. Most species of weevil are phytophages, and the rostrum can not only assist them in feeding the inner tissue of the hosts but also assist in oviposition. Consequently, weevil is successful in maintain the population by keeping high larva survival probability but low amount of egg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To adapt variable hosts, the weevil rostrum performs great morphological diversity. It is supposed that the rostru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key for the diversification of weevils. The proposer has preliminarily studied subfamily level of the superfamily Curculionoidea and found that the rostrum represented distinct phylogenetic signals and had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The present proposal aims to find a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phometrical multivariate of 3 weevil groups with typical representative rostrums and the host plants. Moreover, by integrating the DNA and morphological data, a phylogenetic tree will be established to compare with 2D and 3D data of the rostrum for studying the evolutionary signal of rostrum morphometrical multivariate will b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象虫是昆虫纲鞘翅目象虫总科的通称,是昆虫纲中种类最多的类群。象虫的额向前延伸形成“喙”,成为区别于其他鞘翅目昆虫最独特的结构。喙不但可以帮助象虫取食植物内部组织,而且具有辅助产卵的功能,从而以较少产卵量和较少能量消耗以及高后代成活率保持种群。为适应不同寄主,象虫喙有显著的适应性变化,喙的演化也被认为是象虫物种辐射爆发的关键。申请人对象虫亚科水平进行初步研究后发现,象虫喙具有显著的系统发育信号,其形态与产卵习性等功能对应程度较高。因此,本项目拟选取3类典型的代表类群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提取喙二维和三维形状变量,结合寄主植物取食和产卵位点数据对象虫形态适应性机制进行探索。通过建立系统发育树,结合上述形态、分子演变过程,综合分析与寄主的系统演化关系,从而探讨象虫喙的系统发育信号及其与寄主协同进化关系,渴望从多层次揭示象虫物种繁多的适应性辐射机制。预期发表学术论文2-3篇,培养研究生2-3人。

项目摘要

象虫是昆虫纲鞘翅目象虫总科的通称,是昆虫纲中种类最多的类群。象虫的额向前延伸形成“喙”,成为区别于其他鞘翅目昆虫最独特的结构。喙不但可以帮助象虫取食植物内部组织,而且具有辅助产卵的功能,从而以较少产卵量和较少能量消耗以及高后代成活率保持种群。为适应不同寄主,象虫喙有显著的适应性变化,喙的演化也被认为是象虫物种辐射爆发的关键。该项目为探索了象虫喙形态多样性及其对寄主的适应性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量化分析l 46种橘象的喙侧面形态,得出雌象的主要形态变化是喙粗细程度的变化(占到形态总变异的66.59%),其中稀毛象属 Microon橘象的喙最粗,黑球象属的喙最细。雄象的主要形态变化是触角着生点位置的变化(占总变异的46%),从左到右,触角着生点位置向喙端部移动,尘象属到橘象的触角着生点更靠近基部,黑球象属的触角着生点更靠近端部。根据属级喙平均形态的聚类结果,雄虫喙形态的聚类关系与传统分类中橘象阶元关系的描述相一致。.详细分析了55种梨象的喙形态特征及变化趋势,并结合该族的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和其寄主信息,探讨了象虫喙的形态变化与物种进化之间的关系。主成分分析得出雄梨象和雌梨象喙形态的最主要差别均是喙粗细程度的差别。典型变量分析则表明雌梨象喙形态属间的区分度大于雄梨象属间的区分度结合梨象的寄主信息,对雌梨象喙形态进行的分析表明,雌梨象中有45.8%的喙形态直接和寄主相关,而且这些喙形态和梨象物种之间也有明显的系统发育关系,这些结果间接地证明了梨象物种与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本项目完成了各项预期指标,已发表论文4篇,其中SCI论文3篇(2篇第一标注),投稿2篇(均为第一标注);培养博士生2人、硕士生1人、出站博士后1人。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16
3

五轴联动机床几何误差一次装卡测量方法

五轴联动机床几何误差一次装卡测量方法

DOI:
发表时间:
4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DOI:10.5846/stxb202009292521
发表时间:2021
5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DOI:10.19596/j.cnki.1001-246x.8419
发表时间:2022

王志良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1408284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670868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573028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668028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170117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5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9975002
批准年份:1999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573059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9105052
批准年份:1991
资助金额: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070757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571051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201735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蚧虫内共生菌Flavobacteria多样性及其与寄主的进化关系

批准号:31601860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邓鋆
学科分类:C0401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紫胶寄主树根对胶虫寄生适应性反应及根分泌物作用研究

批准号:39270546
批准年份:1992
负责人:杨成源
学科分类:C1605
资助金额: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小菜蛾孢虫病及其对寄主种群控制效应的研究

批准号:39970508
批准年份:1999
负责人:王音
学科分类:C1406
资助金额:1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云南甘薯长喙壳菌的寄主谱与传播途径研究

批准号:31860522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黄琼
学科分类:C1401
资助金额:39.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