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家庭财富分配是收入分配的具体表现形势,反映了家庭可用于消费的经济资源的分布情况。本项目从我国居民家庭财富分配的现状出发,旨在考察宏观经济政策如何通过家庭储蓄和资产配置这一微观传导途径,影响我国居民家庭的财富分配。遵循"建立模型- - 估计模型- - 政策模拟"的研究思路,本研究将在生命周期模型中引入居民资产配置及其他经济政策变量,全面刻画居民个体的微观行为。通过模型与现实数据的匹配,采用计量经济学结构估计技术估计模型参数、评价模型拟合优度。进而通过数值模拟手段评估宏观经济政策对居民消费、资产配置以及财富不平等的影响。复杂经济模型结构估计手段的应用探索和估计程序开发,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在政策评估上的应用都是本项目的创新之处。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相关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经验依据;从方法论角度,对计算密集型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推广也将有所裨益。
针对当前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收入层面的特点,本项目从家庭微观行为的视角,集中研究社会保障政策对家庭消费/储蓄、资产配置以及财富分配的影响,进而考察居民家庭财富不平等状况。同时也对收入分配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补充研究。项目的完成情况总体而言较为顺利,其主要工作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 利用微观数据详尽分析了当然我国居民家庭的财富构成,以及财富不平等现状。我国的家庭资产不均现象严重,城乡家庭资产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计算,衡量资产不均的基尼系数为0.713。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内部的基尼系数相差并不大,分别为0.675和0.673。同时,住房资产占比大,达到家庭资产总额的60%,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财富不平等呈现负相关关系。.2. 定量估计了养老金“双轨制”对城镇居民生命周期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了公务员与企业职工不同的收入增速、收入风险以及异质性偏好后,养老金“双轨制”引起的替代率差异能解释公务员与企业职工生命周期中24.3%的消费差距。享有与公务员相同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将促使企业职工生命周期的平均消费增加4.84%;并且对于财富水平越低的企业职工,该促进效应越明显。.3. 在生命周期框架下分解出了失业风险对家庭储蓄,尤其是预防性储蓄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失业风险对城镇居民生命周期总储蓄和预防性储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失业风险仅能解释当前城镇居民整体储蓄率的4.2%,但能解释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的11.4%。提高失业保障水平对降低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相对有限。当失业保障替代率从现有水平提高到45%,城镇居民生命周期储蓄率将下降1.9%,其中预防性储蓄将下降5.4%。.4. 其他相关研究:(1)考察了收入差距对住房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收入不平等每上升一个标准差,相对住房单位面积价格上升0.07-0.09个标准差;绝对住房单位面积价格上升约34-47元。该研究结论表明收入分配改革不仅能促进社会公平,还能抑制房价上涨。(2)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差距及动态同化。从动态同化(assimilation)的新视角,研究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差距。实证结果表明不同初始工资的农民工需要经过10—58年后才能达到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工资水平。这意味着农民工不仅初始工资低,而且同化速度慢,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将长期处于劣势。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住房投资行为对居民财富分配的影响和政策模拟
住房对家庭资产配置及财富分配的影响研究:机制、模拟与实证
收入分配、财富积累和财政政策效应的计算模型
金融市场参与行为对财富分布的影响及其政策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