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采用QIAGEN试剂盒大规模提取基因组DNA样品,利用PCR扩增所需的五种基因片段、再利用特异性限制性内切酶进行消化,对中国汉族、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彝族、佤族、普米族和瑶族共8个民族的2318名个体的五种HIV抗性基因(CCR5△32、CCR5-C927T、CCR5m303、CCR2-64I和SDF1-3'A)进行遗传突变分析的五种HIV抗性基因突变和多态性特点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我国汉族、维族和蒙古族人群中的CCR5基因编码中的确存在△32碱基缺失突变,以维族人群为最高,蒙古族人群次之,汉族较低(分别为0.0348、0.0112和0.0016)。(2)CCR5-C927T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0.0183,而未检测到存在CCR5m303突变。(3)我国藏族人群CCR2-64I基因频率为最高(0.2879)、蒙古族和普米族次之(0.2422-0.2463)、汉族和其他三个民族较低(0。20023)。(4)SDF1-3'A基因分布也有自身的特点:汉族和云南彝族、佤族和普米族较高(0。2813-0。2986),维族、藏族和蒙古族较低(0。191-0。2041)。我们认为8个民族人群的HIV抗性基因遗传突变和多态性具有自身的特点,在研究中国人群HIV抗性基因的基础上初步评估了我国人群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遗传易感性。本研究结果为深入分析这些宿主遗传因素在HIV感染、艾滋病发病进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宿主基因型的组合和患者临床病程、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甘肃省粗颗粒盐渍土易溶盐含量、电导率与粒径的相关性分析
涡轮叶片厚壁带肋通道流动与传热性能的预测和优化
LncRNAs调控型遗传变异与中国人群肝癌易感性及机制研究
中国人群多中心胃癌全基因组遗传易感性及其机制研究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中国人群急性白血病遗传易感性研究
hERG基因突变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诱发的aLQTS的遗传易感性及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