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西部不同地区的灾害环境背景,以人对灾害的感知为切入点,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人群(公众)进行问卷调查,从人地关系中人的侧面探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和过程,以及表现出的时空差异特征,阐明公众的灾害感知与灾害评估、风险沟通、灾害管理决策的关系。项目研究将首次揭示出我国西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人群的灾害感知的地理特征和形成机制;提出并完善公众灾害感知测量指标体系和方法,揭示人类如何感知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后果,完善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弥补当代中国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理论忽视人的缺陷;增进公众与技术专家、决策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相互理解,提高灾害科学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能力;解释人们因灾害感知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理解人们因错觉而产生的过激行为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全面了解区情,确定公众对灾害的可接受度,为政府及组织的灾害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基于社会感知计算的公众环境感知与时空行为研究
地震灾害中的公众风险认知与政府应急管理研究
雾霾感知风险与公众应对行为的实证研究
科技信赖对公众的灾害风险认知与响应行为的影响——以洪水灾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