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安全型红曲色素的定向转化及机理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10134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王伟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华山,黄琴,宋娟,陈维,陈奇
关键词:
桔霉素色素红曲食用安全型生物合成定向转化
结项摘要

真菌毒素桔霉素已经成为中国传统食品添加剂红曲色素进入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也已成为国人食品安全的隐患。本项目依据红曲霉脂肪酸代谢途径和聚酮类代谢途径,基于现有筛选出的高色价红曲霉菌株,液-液发酵方法,探讨溶解氧和生物素对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物色素和桔霉素生物转化的影响规律,找到色素大量合成而桔霉素不合成的平衡点;在红曲霉菌株的不同生长阶段加入脂肪酸、脱乙酰几丁质或真菌多糖等生物源激发子,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法和酶活性测定法,比较红曲霉细胞中活性氧释放和胞内活性氧清除系统中的酶活性变化,并利用一些活性氧产生的抑制剂,研究活性氧的产生与色素、桔霉素合成的关系,得到脂肪酸、脱乙酰几丁质或真菌多糖等物质抑制桔霉素生成或促进桔霉素无毒转化的机理,创建安全型食用红曲色素定向转化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项目摘要

本研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电子顺磁共振、液质联用、气相色谱等手段,分别在250ml三角瓶和10L生物反应器中液态控制培养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ber HS4000,考察培养基、控氧条件和转化因子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在不影响色素色价的同时,降低桔霉素的合成。.首次研究发现:(1)得到一个利于色素合成低产桔霉素的培养基:对红曲霉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最佳的培养基为:大米粉9%,NaNO3 0.21%、KH2PO4 0.11%、MgSO4 0.24%。(2)找到一种定向控制选择方法:选择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定性检测桔霉素的高低。找到了一种利用抑菌圈大小作为发酵过程中桔霉素定向控制的选择方法。(3)分阶段控氧利于色素形成,并可有效抑制桔霉素合成:依据发酵过程中抑菌圈大小和HPLC桔霉素检测方法,研究了氧对红曲霉产色素和桔霉素的影响。研究发现红曲色素和桔霉素合成不同步,色素生成先于桔霉素合成,得到了一种分阶段控氧发酵的方法。(4)实现了安全型红曲色素的定向转化:分别、分次添加胡萝卜素、维生素C、黄腐酸、EDTA-2Na不同的物质,或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还原型谷胱甘肽、生物素、NADH来研究其对红曲霉色价和桔霉素的影响,均发现维生素C对提高色价和降低桔霉素有很好的效果,实现了食品安全型红曲色素的定向转化。发现桔霉素的合成与细胞内自由基含量密切相关。(5)得到了安全型红曲色素的定向转化机理:通过添加维生素C,分别从细胞抗氧化活性水平、代谢水平和酶学水平探讨红曲色素提高和桔霉素降低的原因。发酵前期自由基的含量比较少,添加抗氧化剂可以促使细胞内产生更多的自由基,促进色素的生成,促使细胞产生更多的SOD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清除过多的自由基,而到了后期,空白发酵体内的自由基含量太高,体内的SOD酶活不足以激发去除自由基,而添加了VC的发酵培养基能够在抗氧化剂的作用下去除发酵液中的自由基,提高红曲霉的抗氧化力,代谢产物由由氧化类型向还原型转变,与SOD酶和过氧化氢酶形成了共同的防御机制,维持着自由基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保护着细胞不受自身自由基的损伤,进而在保证色素生成的同时抑制桔霉素的合成。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3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DOI:10.12068/j.issn.1005-3026.2019.06.009
发表时间:2019
4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5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王伟平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61672543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403032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0873265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671360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903047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173169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001243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食用紫红曲降压活性成分分离、鉴定及其机理研究

批准号:31171669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尚小雅
学科分类:C2002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红曲菌基因组揭示光影响红曲色素发酵的分子机理

批准号:31330059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陈福生
学科分类:C2003
资助金额:296.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3

胞内红曲色素渗透萃取发酵的机理探索

批准号:21276155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王志龙
学科分类:B0812
资助金额:7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TDDFT方法及分子结构解析红曲色素的光降解机理

批准号:31601447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张晓伟
学科分类:C2003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