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信贷资金供给不足仍是我国县域金融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本研究旨在构建符合我国转型经济特征、符合县域金融发展实际的理论框架和计量分析方法,藉此全面分析农村地区存款余额不低,但仍存在信贷资金供给不足、企业个人"贷款难"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将从县域资金外流决定因素、金融机构非利率成本的匡算、金融机构贷款的客户结构决定因素、期限结构决定因素等四方面来研究信贷资金供给不足的原因。.本研究拟采用调研、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多视角考察国内县域信贷资金分配的特点、效率和相关影响因素。本研究将特别注重结合国内外经济理论文献、计量方法文献,使我们的计量分析水平达到国际水准,实现研究方法本土化、国际化、规范化;研究结果真实可靠的目标。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切合未来农村金融改革方案的需要,因此,进行本项目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学术价值,也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内涵。
信贷资金供给不足仍是我国县域金融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本研究旨在全面分析我国县域存款余额不低,但仍存在信贷资金供给不足、企业个人“贷款难”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一、由项目负责人沈艳、项目参与人徐忠与沈明高合作完成书稿《中国农村金融改革、转型与发展研究》,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8月出版。.二、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于中国人民银行合作,完成对12个省、88个县的649家县级金融机构在2005-2013年间的数据调查。本调查涵盖机构基本情况、治理结构与激励机制、存款与理财产品、贷款及客户、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等部分,为全面了解我国县级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三、匡算了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实际成本。为了对县级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实际成本有更充分的了解,在本子课题中,我们分别采用总行数据和县级金融机构数据来匡算。采用更符合中国实际的计量方法,我们的估计表明,在总行层面,2002—2011年间每单位存款隐含利率的均值为1.21%—1.25%,隐含利息支出占法定利息支出的比值高达82.88%—85.62%;县级层面,2005-2013年每单位存款隐含利率的均值为1.91%-2.37%,隐含利息支出占法定利息支出的比例高达94.09%-116.75%。因此,无论是总行层面还是县级支行层面,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隐含利息支出都是不容忽视的巨大份额,而县级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成本实际还要高于总行。这对于我国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步骤和进程,具有很重要的政策含义。.四、初步估算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从总行层面看,我国各类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在2007年之后随年份不断提高,并且出现了收敛的趋势。虽然外资银行的成本效率是最高的,但中资银行不断缩小自身与外资银行的差距。与此同时,各个类型的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样本期间内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表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金融机构虽然利润增长,但是单位资金生成利润的效率上还有很大提高空间。从县域金融机构看,如果单考察在2005年之前成立的金融机构的子样本,在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虽在金融危机后有下降,但总体在上升。从类型看,大型国有银行支行、股份制银行支行和城商行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要高于其金融机构。如果考察新建立机构的全样本数据,则可以看到新建立机构的成本效率与利润效率比较低,需要相当的成长时间。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农村信贷资金流动:基于县域银行分支机构的视角
县域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机制研究
金融科技与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供给:效果、机制与对策
水稻不育系开花不整齐、籽粒易畸形的原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