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从而抑制其功能是旋毛虫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重要机制,但是有关分子逃避机制不很清楚。现研究表明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和Hsp70是TLR-2和TLR-4的PAMPs,而旋毛虫持续感染能够诱导树突状细胞对TLR-4的LPS反应明显下降。根据Toll样受体的PAMPs免疫耐受分子机制研究进展,本课题首先观察旋毛虫持续感染小鼠树突状细胞对多种Toll样受体的PAMPs反应,而后分析树突状细胞膜上的TLR-2和TLR-4及其胞内MyD88和IRAK-1等接头分子的表达情况,最后观察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和Hsp70在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耐受及与TLR-2和TLR-4直接作用,探讨旋毛虫通过肌幼虫ES抗原和Hsp70的刺激下调Toll样受体及其胞内信号分子的表达,而诱导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这为理解旋毛虫免疫逃避和抑制机制以及制定免疫治疗方法和合理设计旋毛虫疫苗提供理论基础。
旋毛虫的排泄分泌抗原(excretory-secretory antigen,ES抗原)由旋毛虫在宿主体内分泌排泄产生,其对宿主的入侵和持续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旋毛虫HSP70是高度保守的蛋白,可以通过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参与逃避宿主免疫。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家族具有模式识别受体的功能,通过识别病原体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在固有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本课题研究结果表明,旋毛虫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感染可引起小鼠体内巨噬细胞、心肌和肺上的TLR2 mRNA、TLR4 mRNA和细胞因子相对表达量发生变化,与细胞表面TLR4及其信号转导通路表达量的变化具有较强相关性;本研究成功克隆表达旋毛虫HSP70。在体外情况下,在旋毛虫ES抗原和Hsp70持续作用下,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TLR2、TLR4和胞内信号分子的表达下调,炎性因子的分泌受到抑制,说明旋毛虫ES抗原和Hsp70可诱导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抑制;同时分别转染mTLR2和mTLR4的HEK293T细胞,旋毛虫ES抗原和经单抗纯化得到的43、49、53kDa混合蛋白都与mTLR2和mTLR4受体直接作用,激活下游NF-κB通路,重组HSP70则仅能激活mTLR2受体的NF-κB通路,不与mTLR4发生反应;ES抗原和HSP70的持续性刺激都可通过TLR2/TLR4介导的NF-κB和MAPK途径诱导细胞免疫耐受。以上结果证明,旋毛虫的ES抗原和HSP70在体内和体外的持续性刺激可以诱导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耐受,旋毛虫的长期存活可以诱导宿主机体产生免疫抑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高龄妊娠对子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多通路抑制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信号途径诱导恒河猴肝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对丙型肝炎病毒单链RNA分子的感受及信号转导
乙肝表面抗原抑制Toll样受体9介导的浆样树突状细胞分泌干扰素-α的初步研究
口腔扁平苔鲜中树突状细胞亚群及其Toll样受体表达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