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稻O. nivara 和O. rufipogon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存在大量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基因。发掘野生稻中新型恢复基因源有助于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野败和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是我国水稻生产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胞质类型,发掘利用野生稻中野败和红莲型细胞质新的恢复基因对发展三系杂交水稻、丰富杂交水稻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稻属AA基因组野生稻恢复基因遗传与分子标记研究"(30270149)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根据野败和红莲不育系与野生稻杂交F1育性及其不育基因表达模式与作用机制的差异,发掘野生稻中新的野败和红莲型恢复基因类型,并聚合创造恢复系新的种质资源,为恢复系选育、探讨水稻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核质关系提供新思路,促进杂交水稻的可持续发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稻属AA基因组野生稻恢复基因遗传与分子标记研究
小粒野生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野A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定位
海南普通野生稻优质基因的发掘利用与种质创新
野生稻抗病基因遗传多样性及变异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