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茅为常用中药,具有补肾助阳、益精血、强筋骨的作用,常与淫羊藿配伍治疗由雌激素缺失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前期研究发现仙茅乙醇提取物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活性导向分离技术得到的仙茅酚苷类成分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和抗骨质疏松作用。本课题拟对仙茅提取物中酚苷类活性化合物的雌激素样作用进行研究,考察其在动物体内组织分布的规律、作用的靶器官,对去卵巢大鼠子宫、阴道、乳腺和骨骼的作用,及对成骨和破骨细胞形成分化的影响,揭示仙茅中雌激素样活性化合物的作用特点、对动物不同组织反应的特异性,诠释仙茅药材及有效成分用于补肾壮阳和防治骨质疏松的科学机制,探索临床应用中由于雌激素样活性可能对人体产生的有益或潜在的不利影响,为仙茅药材的临床合理应用和有效成分仙茅总酚苷的新药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仙茅酚苷类成分具有植物雌激素和抗骨质疏松的活性。明确这些成分与雌激素受体作用的特点,在体内组织中的分布和作用的靶器官,及其在子宫、乳腺、骨骼和心血管等组织器官中生物效应的特异性,和通过雌激素受体途径减少骨丢失的作用机制,可以了解仙茅对人体可能产生的有益或不利作用,阐明仙茅与雌激素活性相关的药理活性特别是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为仙茅药材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本课题通过化学成分的分离、制备,酚苷类成分的制备,植物雌激素和抗骨质疏松活性分析发现仙茅中苯甲酸酯类酚苷是抗骨质疏松的主要活性物质,该类成分为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能够抑制ERα的表达,促进ERβ的表达,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其他器官,如子宫、阴道、胸腺等没有刺激增生的作用,能够减少由于雌激素缺失引起的骨丢失。基于仙茅酚苷类成分的抗氧化和植物雌激素活性的调节成骨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表明仙茅苯甲酸酯类酚苷通过增加成骨和破骨细胞ERβ的表达调节骨骼代谢,能增加H2O2损伤的成骨细胞I型胶原、核内RUNX2、OPG和p38的表达,降低氧化损伤的成骨细胞ERK1/2、 NF-κB和RANKL的表达。本课题的研究结果为将仙茅苯甲酸酯类酚苷研制成防治骨质疏松中药新药鉴定了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肉苁蓉中抑制Cathepsin K活性成分筛选及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研究
中药精选小复方抗骨质疏松的活性成分群及作用机理研究
杜仲籽中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通过Wnt信号通路筛选何首乌抗骨质疏松的活性成分及研究其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