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草(Pteris vittata)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砷(As)超富集植物。尽管不同来源的蜈蚣草都被证实具有As超富集特征,但它们的富集能力差异显著。为探讨这种差异的分子基础,本项目拟应用454 GS-FLX测序平台,对中国典型As污染区和正常土壤中自然分布的蜈蚣草叶mRNA进行深度测序,通过序列拼接和比对发掘蜈蚣草转录组内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cSNPs)。在此基础上,根据COG及KEGG系统对这些cSNPs进行功能群分类,并对同一功能群中杂合度高的cSNPs进行基因分型和验证。基于验证通过的cSNPs的基因分型,通过聚类及相关性分析建立SNPs与As富集能力的关系,为探索植物As超富集机制及代谢途径提供大量有关联的基因资源。
本研究一方面以生长于7个砷污染土壤和25个正常土壤的蜈蚣草种群为实验材料,比较这些种群在野外和室内土培条件下As富集能力的差异;另一方面应用SOLEXA De Novo测序平台,对中国典型As污染区和正常土壤中自然分布的蜈蚣草叶mRNA进行深度测序,通过序列拼接和比对发掘蜈蚣草转录组内与砷富集相关的基因。进而分析这些种群的典型中性序列(PvRBCL、PvTRN和PvITS)和与砷富集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cSNPs)多态性,并基于这些序列构建蜈蚣草种群的系统进化树;进而通过Tajima’s D和Fu and Li’s D检验,探讨土壤As含量或地理隔离是否显著影响了基因变异以及基因变异与蜈蚣草As富集能力的关系。本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4个方面:.(1)开发了2套蜈蚣草快速繁殖技术,基于此申请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2)比较蜈蚣草中国32个种群的砷超富集能力,进一步证明了此物种的As先天超富集特性;.(3)通过SOLEXA测序De Novo蜈蚣草转录组,首次报道了As超富集植物的转录组;.(4)通过3730测序,比较了32个蜈蚣草种群的序列变异和植物As富集之间的关系,这是对植物先天超富集特性和适应性进化理论的重要补充。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五轴联动机床几何误差一次装卡测量方法
基于“循环肿瘤细胞”探讨蟾灵膏对HIF-1α/TGF-β介导的EMT效应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蜈蚣草对土壤砷富集能力的生态型差异及其成因研究
外源硫调控蜈蚣草砷富集的机理研究
基于全长转录组的蜈蚣草砷转运水通道蛋白的挖掘和深入解析
蜈蚣草对砷吸收、转运和富集的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