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肝炎、脂肪肝、肝癌)是发病率很高的重大疾病,中药灵芝长期用来治疗肝病,疗效显著,应用广泛,但有效成分一直不能确切阐明,对灵芝有效成分物质基础再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组从灵芝中分离出80个灵芝三萜和生物碱成分,尚未能够确定明确的活性成分,本项目针对灵芝治疗肝病的有效性,拟全面进行保肝抗肝癌的物质基础再认识,并对有效物质进行活性评估等研究。通过从功效显著的灵芝品种提取物中,筛选追踪活性部位,系统分离大量的三萜和生物碱等活性化合物,进行单体化合物的活性评估。本项目将使我们对中药灵芝的保肝护肝的物质基础,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研究结果也将为灵芝的保肝护肝活性和治疗肝病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利用灵芝中主要成分之一的三萜在1D NMR和HPLC上的特征,选出市场上销量好,民间应用广泛,同时文献中对其化学成分报道较少的种作为研究对象:无柄灵芝(Ganoderma resianceum)、竹灵芝(Ganoderma hainanense)、薄盖灵芝(Ganoderma capense)和反柄紫芝(Ganoderme cochlear)。从上述四种灵芝中共分离鉴定了122个化合物,包括67个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包含了三萜、甾体、杂萜和生物碱四种。活性筛选涉及体外保肝、细胞毒作用、抗乙酰胆碱酯酶、细胞毒、抗氧化等。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本课题组从无柄灵芝中分离鉴定了18个化合物,其中14个三萜和1个芳香杂萜类成分。部分三萜类成分筛选其体外保肝活性。.利用细胞毒活性追踪的方法从竹灵芝(G. hainanense)的活性部位中分离鉴定了25个三萜类成分,有18个新化合物,包含了灵芝酸和灵芝醇类成分。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0,12和17对肿瘤细胞株HL-60,SMMC-7721,A-549和MCF-7有抑制作用,IC50值为15~40 µM。.薄盖灵芝(G. capense)为中医药中常用的补益药之一,由于其化学成分的研究仅限于甾体和嘧啶类成分,对解释其丰富的药理活性缺乏信息,因此,我们对薄盖灵芝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并从中分离鉴定了20个化合物,包括9个甾体,1个五环三萜,1个酰胺和9个杂萜。新化合物6个,其中2个为大环芳香杂萜。.根据前期的研究,我们继续对该种灵芝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以期寻找到骨架新颖的成分。从该种灵芝中分离鉴定了58个化合物,包括22个三萜, 9个为新化合物,其中一个为新颖骨架结构的六降三萜;31个杂萜,25个为新化合物,其中多环结构杂萜都为外消旋体;5个生物碱,4个为新的。活性研究显示:杂萜类化合物93和94表现出弱的抗炎活性;化合物73有较弱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化合物74−77,79,80,89和93显示了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并与阳性对照维生素C活性相当;化合物100和101对丁酰胆碱酯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3.827和4.821 µM)。.本研究不仅关注了灵芝的三萜类成分及其相关活性,还对杂萜、生物碱类成分和其药理活性进行研究,这大大丰富了灵芝的化学成分,并为药理活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资本品减税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灵芝生物活性肽链形态结构与抗氧化保肝作用机制研究
用于中药保肝药物筛选及肝毒性评价的方法学研究
中药灵芝中抗肝纤维化的新颖芳香杂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连翘等十二种常用中药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