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H4含氢量高达18.4wt%,具有可逆储氢性能,是一种潜在的储氢材料。如何降低其稳定性, 改善其可逆储氢性能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本项目拟通过把LiBH4与稀土-镁合金这两种具有高储氢量的材料复合,有效地降低LiBH4的可逆储氢条件,得到可逆储氢量大、吸放氢条件温和、动力学性能良好的新储氢体系。并通过催化剂的添加、纳米结构的形成和调整,进一步有效改善体系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微观成分和结构分析,探索MgH2,CeH2以及稀土-镁合金氢化物与LiBH4复合后其可逆储氢反应的中间产物和反应途径,揭示有效降低LiBH4可逆储氢条件的原理和机制,为进一步改善LiBH4的可逆储氢性能提供理论指导和探索途径。
在基金实施过程中,我们针对项目计划书的研究内容,围绕(1)2LiBH4+MgH2复合氢化物和(2)稀土元素及化合物对2LiBH4+MgH2储氢性能的影响这两个中心内容进行了研究。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通过LiBH4复合储氢材料,包括LiBH4与多种卤化物如Fe, Co, Ni的氯化物,稀土元素的卤化物,CaF2等,以及LiBH4与氢化物MgH2及CaH2等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LiBH4的稳定性及放氢温度能通过上述添加物得到有效降低。.(2)LiBH4复合储氢材料的放氢反应是否能形成金属硼化物,以及金属硼化物的特性对其可逆储氢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从本项目的研究结果来看,MgB2的形成对吸氢反应十分有利,但其生成受制于困难的形核生长机制。CaB6的生成较MgB2容易,不受氢背压的限制,但其对吸氢反应的促进作用较MgB2弱。.(3)MgB2的形成是典型的形核生长过程,催化添加剂如稀土化合物、CuCl2等能有效促进MgB2的形核条件,从而提高2LiBH4+MgH2的放氢动力学性能,并改善循环稳定性。但这些添加物并没有改变MgB2对氢背压的依赖关系。不过,MgB2在2NaBH4+MgH2中的形成并不依赖于氢背压。.(4)LaB6,CeB6的生成也强烈地依赖于氢背压,目前仅发现CaB6的生成不依赖于氢背压。.(5)MgB2,LaB6,CeB6,CaB6等表现出不同的生成条件和生长动力学,但目前还没有找出其背后的规律和机制,用硼化物的晶体结构等单一因素还无法说明种种不同的现象。. 总之,在基金的资助下,通过三年的深入研究,我们已达成了预期研究目标,很好地解决了申请书中提出的拟解决关键科学问题。. 期间已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4篇,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二维MXene材料———Ti_3C_2T_x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动力疗法中的研究进展
纳米炭纤维储氢特性及储氢机理
氢化燃烧合成与机械力化学复合制备镁基储氢材料储氢性能及储氢机理
新型金属储氢材料及其储氢机理
金属硼氢化物基复合储氢材料的成分、结构及其储氢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