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cide is the global and important public issue. The assessment of suicide attempters and the recognition of repeat suicidal behavior are the key point to suicide prevention.The purpose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is to the systemic assessment of the suicide attempter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general hospital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icide attempt and the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ristics, psychiatric disorders, stress related event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The relationship was assessed by the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 By construction of suicide assessment of suicide attempters, we aim to establish the specturm of suicidal attempt assessment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of the repeat suicidal behaviour with the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suicide attempters with and without mental illness.It is proposed that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the evidence material for the health care system and the prevention of the suicide attempter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自杀行为已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重要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评估自杀未遂者和识别重复自杀行为的发生是自杀预防中一个重要的关键环节。本研究拟从评估自杀未遂者,探讨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预测自杀未遂者的再次自杀行为这一视角入手,通过分析抽取的城市急诊室的自杀未遂者的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自杀未遂者的人口学资料,所患精神疾病,人格因素和应激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未遂发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自杀未遂者的自杀评定谱系,并以此作为参比,采用聚类法建立自杀未遂者再次自杀的警示识别系统,评估自杀未遂者再次自杀的危险度,同时比较患有精神疾病和不患有精神疾病自杀未遂者自杀评定预警水平的差异。此研究为卫生部门制定开展城市急诊室自杀未遂者的有效干预工作,提高自杀未遂者的生命质量和预防再自杀提供重要信息,为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自杀与自杀未遂均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本项目意在探讨影响自杀未遂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从而更加有效的预防自杀以及自杀未遂的发生。本项目的主要调查内容包括自杀未遂者人口学资料、精神疾病患病情况(DSM-4的SCID定式检查)、人格因素(EPQ人格问卷)、应激性生活事件调查、冲动性自杀等,主要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以上影响因素对自杀未遂发生的影响规律,以上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通过对收集到的196名自杀未遂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我们得出的主要研究结果:自杀未遂者所患精神疾病的比例比较高,85.2%的自杀未遂者患有精神疾病,其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最高,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同时与以往调查结论不同是患有冲动性人格障碍的自杀未遂者的比例也比较大。通过多元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了多次自杀未遂者和单次自杀未遂者的临床特征,发现多次自杀未遂者自杀意念和自杀危险更高,抑郁症状更加严重,而且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更高,这种差异在控制了冲动性这一混杂因素后仍然有统计学差异。说明重复自杀未遂者有可能是个独特的自杀群体,患有精神疾病的可能性大,重复自杀未遂者的人格特质中,精神质维度得分更高,可能具有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别、不友好等特征;也可能具有与众极其不同的人格特征,如喜欢干奇特的事情,且不顾危险等。具有这样人格特征的自杀未遂者更容易出现重复自杀行为,可能是我们预防自杀行为发生的重中之重。同时运用logistics回归和多元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了伴有和不伴有精神障碍的自杀未遂者的临床特征,得出以下结论:不伴有精神障碍的自杀未遂者更容易选择致死高的自杀方式(跳楼、割腕、上吊等),在自杀行为发生时有更多的人际冲突和酒精滥用的可能性大。人格特征差异明显,不伴有精神障碍的自杀未遂者冲动性特征明显,伴有精神障碍的自杀未遂者神经质特质得分高,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和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倾向等特征。这种差异在控制了应激性事情这一混杂因素后仍然有统计学差异。.以上结果的科学意义在于了解了自杀未遂现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精神疾病、负性生活事件、人格因素等)相互作用的及其以上因素对自杀行为发生的影响途径差异,将为卫生部门制定开展自杀未遂者的有效干预工作,提出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自杀未遂者再自杀行为的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抑郁症自杀未遂者Gamma神经振荡动态谐振网络的脑磁源性影像研究
基于社区非活性HBsAg携带者队列的HBV再激活特征及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青少年自杀未遂家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