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奶牛生理生态方面的深入研究,发现现行奶牛生产管理模式所暴露出的弊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较严重。靠单一检疫检验得不到安全的动物产品,只有从动物自身健康和环境治理环节入手,才能保障动物产品的安全性。因此,本项目立足于地区特有的奶牛资源优势,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以揭示尚未被得到重视的肠道中寄生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奶牛免疫机能的影响规律及其无害化为研究目的。以已鉴定分离的奶牛不同血清型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作为内源性应激原,研究不同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寄生对奶牛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机能的影响规律;通过体外培养及小动物试验,深入论证已鉴定的不同血型致病性大肠杆菌对肠道形态结构、上皮细胞间TJ结构和肠黏膜免疫细胞的影响;采用过瘤胃技术,探索蒙药和有益菌对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及作用;通过堆肥试验,研究粪尿生物发酵过程中快速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无害化抑菌剂。为动物健康生产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本项目在前期的研究工作基础上,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了不同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并且采用试剂盒、流式细胞术等手段揭示了不同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机体的体液免疫和内分泌免疫的影响规律。选用其中O8 型菌株采用人工感染的方法构建牛源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小鼠模型,选用传统蒙药复方和酸马奶疗法对小鼠模型进行治疗,并对对照组,感染组及治疗后的小鼠组织病理形态和免疫功能指标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的奶牛粪便进行现场强制通风静态堆肥。堆肥中添加石灰氮(抑菌剂),研究其对不同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堆肥是以微生物为媒介的生化过程,因此堆肥中碳、氮的变化可以反映堆肥腐熟进程。奶牛肠道内寄生O1、O2、O78、O8、O86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机体IgA、IgG含量下降,提示动物免疫机能下降,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侵入与发病提供有利的条件;对奶牛血清中激素及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显著;导致奶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功能受抑制。 并对小鼠肠道形态结构破坏严重,肠道有充血现象,甚至糜烂。解剖发现长枪内带有浑浊样粘液,有炎症产生,切片染色后观察到肠壁脱落严重。选用致病性大肠杆菌强毒株,采用灌胃法对健康小鼠进行细菌感染,通过病理组织观察和免疫指标的测定,确定大肠杆菌感染小鼠模型的确立。传统蒙药复方和酸马奶疗法对感染大肠杆菌的小鼠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治疗肠道组织的炎性损伤。静态堆肥槽式工艺可提高堆肥利用效率,各堆体温度达到 GB7959-87 要求的55℃条件下保持 3 d以上(或 50℃以上保持5-7 d),保证了堆肥的卫生指标合格和堆肥腐熟的要求。本试验中各处理堆肥均已经达到无害化要求。牛粪堆肥中添加石灰氮起到快速杀灭致病菌的效果。项目的完成对深入研究蒙药、酸马奶和堆肥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有了最新的认识,为有效防治大肠杆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柔性基、柔性铰空间机器人基于状态观测的改进模糊免疫混合控制及抑振研究
做客肿瘤细胞的免疫检查点分子: 不在其位,也谋其政
基于免疫反应抑制MIL- 101(Fe)电催化活性的肌钙蛋白I电化学传感器
寡糖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和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奶牛酮病乳汁免疫机能及机理研究
新生儿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特征及变异进化规律研究
沙葱多糖对肉羊免疫机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