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体观-PBPK-药物相互作用的方剂配伍规律示范性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001684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董宇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英丰,孙晓伟,熊兴江,刘北松,刘宏伟
关键词:
整体观PBPK模型药物相互作用方剂配伍
结项摘要

方剂是在中医整体观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配伍组合,是一个多组\成分的混合体,其效应是组成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后的综合体现。PBPK模型建立在生理、解剖学基础上,其对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更符合体内的真实情况,并适合于复杂混合物相互作用的分析。由此,本课题从中医整体观理论出发,以PBPK模型为纽带,以戊己丸为模型药物,通过正交设计,研究戊己丸组成药物单味药及不同配比时方中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芍药苷)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变化过程,通过PBPK模型获得各代表成分的代谢动力学参数,并用微透析技术对模型进行验证。以PBPK模型的二元相互作用推算模式和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戊己丸在不同数、量、比例时各代表成分在体内的相互作用规律,说明戊己丸配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构建基于整体观-PBPK-药物相互作用的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模式。

项目摘要

本课题通过对戊己丸在配伍前后各代表成分在血液及肝、小肠、脑等组织中的分布差异,以及戊己丸组成药物在不同配伍时在肠道中的吸收与分布情况,从整体观角度出发,说明戊己丸配伍的规律性。课题通过研究戊己丸及其组方单味药物在血液、肝、小肠和脑中的分布研究,结果证明Ber和Pal在肝中的浓度显著高于血液,且迅速达峰,说明药物在吸收过程中的首过效应明显。在配伍后,Ber、Pal在肝脏和脑中分布降低,在小肠分布增加,制吴茱萸提取物中的Evo、Rut在肝脏分布增加,在小肠分布减少,炒白芍提取物中的Pae在小肠分布增加。与小肠和脑组织相比,化合物在肝脏中快速分布与消除。本课题还利用正交设计,将戊己丸组方组成9个不同配比组方,进行肠单向灌流研究,结果显示Ka和Papp黄连提取物中的Ber和Pal为中>低>高,制吴茱萸中Evo和Rut为低>中>高,炒白芍提取物中Pae为中>低>高。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中5个代表成分的最佳吸收组合分别为Ber(6:1:6),Pal(3:6:3),Evo(12:1:6),Rut(12:6:6),Pae(6:6:6)。Ver显著促进了Ber在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和Pal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吸收。制吴茱萸和炒白芍均不同程度抑制了P-gp对Rh-123的外排;黄连、制吴茱萸、炒白芍和Ber不同程度提高了Caco-2细胞对Calcein-AM的摄取,Evo、Rut和Pae不同程度降低了Caco-2细胞对Calcein-AM的摄取。. 本课题建立了多种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如:体内分布研究、单向肠灌流模型、Caco-2细胞模型等;建立了5个代表成分和2个内标同时检测的UPLC/MS/MS分析方法。根据PBPK模型建模的理念和特征,利用Simcyp软件初步建立了PBPK模型,模拟了Ber在体内的代谢和分布情况。从整体观出发,对探索研究中药方剂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建立了配伍研究的方法及模式,阐释了戊己丸的整体效应特点及药物的配伍规律。. 本课题共发表文章3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SCI收录2篇。参加国际会议1人次,国内学术会议2人次。培养硕士研究生3人,已毕业1人。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DOI:10.16285/j.rsm.2019.1280
发表时间:2019
2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3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DOI:
发表时间:2022
4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5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2

董宇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药物相互作用的中药方剂配伍机理示范性研究

批准号:30930114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朱晓新
学科分类:H3216
资助金额:16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2

基于方剂配伍和药物体内相互作用理论的芪芎有效部位配伍抗脑缺血性损伤机制研究

批准号:81202636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张宇燕
学科分类:H3105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属性结构图表示原理的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批准号:61201111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樊凤杰
学科分类:F0125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面向中医数据库的方剂配伍规律智能挖掘模型研究

批准号:61802035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韩楠
学科分类:F0202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