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及由此掀起的公司治理浪潮使第二类公司治理问题- - 终极股东控制与剥夺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成为学界实证研究的新焦点。La Porta等人的终极股东控制权理论即股权控制链条的最终控制者通过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股份而对公司拥有实际控制权的理论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其后的研究者一直按照"股权控制链"范式识别和分析公司终极股东控制权。我们发现这一范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本研究创造性地运用社会资本理论构建起"社会资本控制链"分析范式,探寻控制人如何通过动员社会资本获取实际控制权,借以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成为上市公司真正的终极股东。本研究范式与股权控制链范式相互补充,一明一暗,首次掀开上市公司终极股东的庐山真面,并揭示终极控制权的获取方式、终极股东剥夺上市公司的运作机理以及终极股东控制权的动态演变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学术界,公司治理研究领域一直沿用La Porta等人的股权资本控制范式分析终极股东控制权(Ultimate Control Right)。该课题组较早发现这种研究范式用于中国企业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在中国,终极股东除了通过股权资本控制企业,还可通过社会资本强化对企业的控制。开展本项目研究后,课题组进一步深化了社会资本控制的研究内容并拓展了研究领域,取得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前期研究已经个案分析证明了企业中确实存在社会资本控制链,但个案研究无法证实社会资本控制链在真实世界中具有普遍性,这势必会削弱理论的可信度和解释力。作为接续研究,本项目选择了企业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等三个维度,通过对沪深两市60家上市公司的其他主要大股东、董事和经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与检验,证明了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实践中,普遍存在着终极股东动用社会资本控制链来获取并强化终极控制权的现象。. 本项目研究进一步诠释了终极股东控制权的范畴,分析了社会资本对终极股东控制权的作用机理,重新梳理了社会资本分析范式下的研究思路。然后依次分析了终极股东并用股权资本控制和社会资本控制双重链条剥夺其他股东的动因、条件、方式及路径,用一些案例深入剖析了终极股东剥夺其他股东的具体行为。进一步地,本研究运用组织惯例(Organizational Routine)演化理论解释了“终极股东的双重控制链究竟如何形成、怎样演化的?”这一重要问题,通过分析终极股东的股权控制意愿度和社会资本控制意愿度,建立起终极股东社会资本控制意愿度迭代模型,并运用案例分析揭示出终极股东双重控制链的生成及其演化机制与运行机理。. 本项研究将创始股东控制权威视为对经理人的社会资本控制,将经理人保持职业操守赢得的收益归为从内外部社会关系网络中取得的社会资本支持,据此构建起创始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博弈分析的理论框架。然后运用“经理人行为决策模型”,解读创始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控制关系,分析并探索出两者冲突的根源。本研究还通过国美电器、重庆迪马等企业多案例研究形式,进一步证明了终极股东社会资本控制假说的应用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真实控制权、社会资本与上市公司终极股东剥夺行为研究
终极控制股东,投资者保护与会计稳健性
关联持股下的代理问题研究:股东合谋与堑壕防御视角
大股东控制下的中国上市公司资本配置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