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研究将依据农村聚落地理学和乡村地理学的基础理论,运用农户调查与计量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1996年以来我国农村宅基地总量、户均量、宅基地容积率的发展变化,构建基于农户的农村宅基地面积计量模型,分区域、分区位、分地形、分农村住宅形式测算农村宅基地用地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评估模型,测算我国农村宅基地的整理潜力。本项研究将详细分析我国农村宅基地的利用现状,进而为国家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和促进农村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相关配套政策提供基础技术支持;此外,本项研究试图提出更加符合农村宅基地利用实际的面积标准,从而规范农村居民点建设发展,引导农村聚落合理演化,丰富农村聚落地理学和乡村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最后,本项研究通过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的估算,可以为国家提出农村宅基地整理战略部署、制定农村宅基地整理规划、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鉴于当前宅基地的利用过于粗放,宅基地标准的划定方法不一,不利于促进中国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我们开展了该项研究工作。该项研究通过宅基地面积计量模型的建立和标准的测算,可以有效控制宅基地的粗放利用,减少农村宅基地扩张对于耕地的占用,促进农村建设用地向集约利用方式转变。. 本项研究首先估算了我国农村宅基地面积的发展变化,梳理了现行的宅基地利用管理现状。1996-2005年,我国农村宅基地总量由905.15万公顷增长到了911.61万公顷增加了约0.71%;户均宅基地面积由386.19平方米/户减少到了361.43平方米/户,减少了约6.41%。现行农村宅基地的审批单元和考虑的审批因素各不相同,绝大多数省份以户为单位审批,同时也考虑人口、地形、区位、耕地面积等因素。. 为了了解微观尺度宅基地的利用状况,我们开展了农村宅基地的农户调研。调研涉及到了24个省份的1412家农户。调研结果显示,调查农村户均宅基地面积在286.21平方米左右;农村宅基地的利用结构以房屋用地为主,比重为58.13%;院落用地比重为41.87%。院落用地中,以其他宅基地的比重较高,为16.70%,其次为种植用地,比重为10.20%,杂物堆放用地和畜舍用地的比重较小,分别为8.15%和6.82%。农村宅基地的平均容积率为0.83。. 依托农户调研数据和宅基地利用管理现状的分析,我们选择区位、地形、户人口数、农村人均耕地面积5个指标建立了农村宅基地标准的估算模型。估算结果显示,2020年以前,全国农村宅基地的户均标准在150平方米左右较为合理;各省份农村宅基地标准值分布在包括120、130、140、150、160、1702、190、200、210、220、230、250平方米在内的12个标准值区间内。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基于结构滤波器的伺服系统谐振抑制
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形成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模型的改进与应用
基于利益博弈视角的农村宅基地整理收益分享机制研究
宅基地流转问题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评估研究
土地产权、土地整理与乡村规划: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统筹利用实施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