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是常见、有相当功能损害的精神障碍,心跳知觉异常是该类患者重要的躯体症状。早期研究通过行为学方法,探讨心跳知觉异常与焦虑症病因的关系。近年来国际上采用脑电学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研究心跳知觉异常的神经机制,发现岛叶、前扣带回和辅助运动区等与之相关;但焦虑症发病还涉及背外侧前额叶、杏仁核等部位。探索这些相关皮层及核团间的内在联系是揭示焦虑症病因学的关键。本课题提出焦虑症心跳知觉异常的神经"短路"假说,即患者在静息状态和处理日常信息时会异常激活关联区域,出现加工内、外感知信息的脑区间"短路",导致包括心跳知觉异常在内的内感受异常。本项目拟运用行为学、脑电学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等多学科方法,探索该异常脑功能机制,同时设立焦虑症的两个类型亚组,比较其间差异,目的是验证该假说。对心跳知觉异常脑功能机制研究是焦虑症病因学的前沿领域,有望发现新的焦虑症神经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中间内表型。
焦虑障碍是一类患病率高、功能损害严重的精神障碍。在研究期间(2011-2013年),课题组按照研究计划任务书内容,主要进行了行为学、脑电学和功能磁共振试验,按照相关进度计划,高质量地完成了相应行为学、脑电学和功能磁共振试验。通过对心跳知觉的行为学、脑电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1)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 PD)患者心跳知觉水平高于广泛性焦虑(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焦虑障碍患者心跳知觉水平与教育水平、首发年龄、病程和个性因素相关;(2)惊恐障碍患者心跳知觉相关电位存在异常,表现为潜伏期延迟;导联对应为左侧额叶背外侧区和脑中央区;(3)对焦虑障碍亚型(GAD和PD)在区组设计下(IAPS情绪图片刺激)的功能磁共振研究(以往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两种亚型在情绪图片处理过程方面可能存在不同模式, PD以经典情绪环路为主, GAD主要与额叶等高级神经中枢活动调制异常有关;(4)心跳知觉范式下,PD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结构和功能异常,尤其是同时调控内感知和恐惧条件反射通路的皮层和核团;GAD患者右侧额中回功能相对增强,可能对心跳知觉异常有部分代偿作用;(5)系统综述研究提示低频rTMS刺激背外侧前额叶可能有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ROS/TXNIP/NLRP3通路致焦虑症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异常的内皮源性机制研究
意识知觉的脑功能研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认知功能缺陷的脑连接异常机制研究
焦虑症患者精神病理学机制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