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菝葜,主产于华东及华南各省,江西省境内野生资源丰富,为本省特色中草药。根茎入药,各地医著记载有祛风通络、补气活血、祛痰止咳之功效;主治关节炎、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和腰肌劳损等疾病;民间常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临床发病率高,目前常用的化学药毒副作用大。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小叶菝葜乙醇总提物能明显减轻模型大鼠踝关节的肿胀度,有效抑制关节炎的病理进程。因此,本项目拟采用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对小叶菝葜进行活性追踪,采用天然有机化合物分离纯化手段和结构鉴定方法,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并有望发现结构新颖的化合物种类;应用高尿酸血症模型,追踪可降低血尿酸的活性单体化合物;利用LC-MS、HPLC等现代分析手段,深入研究活性化合物在体内的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的药代动力学过程,阐明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过程,为开发抗痛风性关节炎药物奠定基础。
小叶菝葜,主产于华东及华南各省,江西省境内野生资源丰富,为本省特色中草药。民间常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本研究通过对小叶菝葜不同部位提取物抗炎镇痛活性比较,得到小叶菝葜乙醇总浸膏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萃取后乙酸乙酯部位的抗炎镇痛作用最为明显。通过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对小叶菝葜各部分浸膏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并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得到了28个化合物,其中3个化合物为新化合物。通过采用高氯酸显色法,建立小叶菝葜根茎总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为4.96 mg/g。通过建立菝葜科6种植物的HPLC指纹图谱信息,比较6种菝葜科植物色谱图的异同。结果表明,菝葜科不同种植物之间相似度存在明显差异,这是内在整体的化学特征差异的体现。样品间相似度差别较大,与共有模板相比较,相似度最高有0.661,最低仅0.077。该研究为菝葜科植物的鉴别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也为小叶菝葜指纹图谱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也为中草药小叶菝葜资源质量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最后,通过采用LC-MS检测方法,建立了以卡马西平为内标的LC-MS检测小叶菝葜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氧化白藜芦醇的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和灌胃给药两种方法,考察氧化白藜芦醇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并建立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健康SD大鼠灌胃及静注给予氧化白藜芦醇后体内分别呈二室及三室开放模型。大鼠灌胃给药后,氧化白藜芦醇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仅为7.3%。大鼠灌胃给予氧化白藜芦醇50 mg/kg后,测定不同时间段胆汁样品中氧化白藜芦醇的浓度。结果显示,胆汁中原形药物的浓度在给药后0.5~1h内比较高,12h的总排泄量约为给药量的0.737%。.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在专业期刊发表了11篇学术论文,其中5篇SCI论文,6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参加了6次学术会议,发表会议论文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培养了5个研究生,其中1个已经顺利毕业,4个正在攻读阶段。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耗散粒子动力学中固壁模型对纳米颗粒 吸附模拟的影响
基于药代动力学信息追踪光叶菝葜和小叶菝葜抗痛风性关节炎药效物质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
三脉菝葜总皂苷抗痛风性关节炎活性物质的明晰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
我国菝葜资源品质及其抗炎物质基础研究
基于体内过程的菝葜抗妇科炎症有效成分及其结构修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