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主生殖"理论是中医肾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往多项自然基金课题研究结果表明补肾中药可提高卵细胞质量。在此基础上,本项目以挖掘"肾主生殖"理论的科学内涵为目标,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以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以及因男性因素行试管婴儿妇女的卵泡液为切入点,利用SELDI-TO-MS技术和WCX-2蛋白芯片、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对各组卵泡液蛋白的功能调控网络进行全景式分析,搭建"肾虚不孕-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平台。按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原则,选取肾虚行试管婴儿妇女,通过补肾中药干预后,分析取卵日卵泡液蛋白质组分变化,比较各组蛋白的表达差异,并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以期寻找补肾中药的作用靶点,以期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分析和药物开发,力争从蛋白质组学层面使"肾主生殖"理论获得突破
目的 基于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补肾中药对肾虚型不孕患者IVF-ET结局的影响,寻找其作用靶点。方法 临床选取辨证属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受试者各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补肾中药)和对照组33例(安慰剂),另选取非肾虚不孕妇女33例作为非肾虚组。三组分别以补肾中药或安慰剂预处理三个月经周期。之后行IVF-ET。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肾虚证候积分变化、优质卵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收集患者取卵日卵泡液,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蛋白质成分,找出差异表达的蛋白点,然后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数据库分析,鉴定蛋白质。结果 1.分析三组患者卵泡液蛋白质表达图谱发现:肾阴虚患者与非肾虚组相比,有33个差异蛋白点;肾阳虚患者与非肾虚组相比,有19个差异蛋白点,肾气虚患者与非肾虚组相比,有43个差异蛋白点。通过MALDI-TOF-MS其中14个蛋白点成功得到鉴定。2.治疗组患者肾虚证候得到有效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肾阴虚证候改善不明显;治疗组优质卵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不孕患者在IVF-ET治疗中,应用补肾中药,可明显改善其肾虚症状,提高优质卵率、优质胚胎率,进而改善临床妊娠率;2.补肾中药可能通过纠正了肾虚症不孕患者卵泡液蛋白表达的变化,从而改善卵细胞发育的微环境,利于卵子的发育与成熟。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基于表观遗传学的肾主生殖理论研究
基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泡液代谢组学的肾主生殖理论研究
基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巢颗粒细胞基因组学的肾主生殖理论研究
基于关键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肾主生殖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