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氮化物/氮化物荧光材料具有广色域、高化学稳定性和低光衰等优点,是当前制备白光LED的一类重要材料体系。La3Si6N11:Ce3+是氮化物荧光材料体系中新近开发出来的用于制备暖白光LED的橙黄色荧光粉体。目前,对其制备方法的优化和光谱性质的有效调控还缺乏系统研究。本项目拟采用微波碳热还原氮化合成技术,制备La3Si6N11:Ce3+荧光粉体,利用微波加热速度快和均匀的特点,获得晶相可控、粒径分布均匀的 La3Si6N11:Ce3+粉体;通过对La位和Si-N进行置换改性,调控Ce3+所处晶格位的配位、共价键性、对称性和晶体场强度等特性,实现其发光性能的优化。本研究试图通过对Ce3+离子周围局部结构的设计和调控,来指导研究新型暖白光LED用La3Si6N11:Ce3+荧光材料,藉此也探索微波合成技术在制备氮化物/氧氮化物荧光粉体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La3Si6N11:Ce3+是一新型的很有潜质的应用于白光LED的黄色荧光粉, 为了满足该荧光粉的实际应用,需要对其光谱特性和制备条件进行优化。本研究通过微波法以LaSi、Si3N4及CaF2为原料在1750 oC制备粒径均匀形貌趋于规整的La3Si6N11:Ce3+荧光粉。在该研究中CaF2的最佳添加量为10mol%,对该添加量下制备的样品进行了量子效率及温度特性测试。结果显示,在450 nm波长下测试的该荧光粉的吸收、内部及外部量子效率分别为90%、56%及50%;在150 oC时测试的该荧光粉的发光强度为室温时测试的发光强度的85.3%。此外,我们研究了不同Ce原料来源对于La3Si6N11:Ce3+的相纯度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添加以CeF3为Ce来源所制备的La3Si6N11:Ce3+荧光粉的相纯度及发光性能较高,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CeF3的添加,可作为助溶剂提高反应产物的结晶性,从而导致所制备的荧光粉的发光性能较高。进一步研究不同CeF3掺杂量对于La3Si6N11:Ce3+的发光性能的影响发现,当CeF3的掺杂量为5 mol%时,所制备的La3Si6N11:Ce3+的发光强度最强,进一步提高CeF3的掺杂量,发光强度反而降低。. 为了实现对该荧光粉发光特性的优化,我们通过置换改性,实现对Ce3+离子周围结构的设计,从而优化其发光特性。应用不同金属离子(Ca、Sr、Ba、Mg、Y、Li)取代晶格中的镧位,制备La3Si6N11:Ce3+基固溶体荧光粉,研究发现Ca取代的固溶体样品发光强度较高且发射波长发生蓝移。这是因为Ca的添加,一方面可以促进粉体的结晶性提高发光性能;另一方面降低了Ce3+周围的共价特性,使所制备的荧光粉的发射波长发生蓝移。. 系列研究表明,以LaSi、Si3N4、CeF3及CaF2为原料应用微波法可制备粒径均匀、晶相可控的La3Si6N11:Ce3+荧光粉;通过对Ce3+周围微结构的改变可实现对该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的调控,从而制备可应用于暖白光LED的新型的、表观性能及发光性能优异的La3Si6N11:Ce3+荧光粉,并为微波法制备其他氮化物荧光粉提供了理论借鉴,开辟了一条新型的制备氮化物荧光粉的方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白光LED用硅基氮化物荧光粉体的非平衡制备新技术及其光谱调控研究
近紫外基全光谱白光LED用碳氮化物荧光粉的组合筛选、光谱调控与机理研究
白光LED用层状氧氮化物荧光粉的可控制备及其发光性能调控
白光LED用单一基质铝酸盐荧光粉的制备及光谱调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