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组在强心苷类成分研究的前期工作中发现不同结构类型的强心苷类成分抗肿瘤活性不同,因此,本课题拟系统研究4种传统药物:马利筋(Asclepias humistrata Walt.)、黑骨藤(Periploca forrestii Schltr)、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蟾酥(Venenum Bufonis)中不同结构类型的强心苷类成分体外抗肿瘤活性,包括:1. 不同类型强心苷抗肿瘤活性的比较;2.同一类型中取代基变化对活性的影响;3.苷与苷元抗肿瘤活性的比较。争取阐明这四种传统药物中主要强心苷的结构,以及这些强心苷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抗肿瘤活性之间的关系。
本课题从四种中药材夹竹桃、蟾酥、黑骨藤、马利筋中共分离鉴定了53个强心苷类化合物,其中8个新化合物,1个首次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在此基础上,对鉴定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发现24个化合物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株有明显抑制作用,7个化合物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研究还发现,强心苷类成分的基本骨架发生变化时不再具有抗肿瘤活性;苷类成分抗肿瘤活性强于苷元的活性;与甲型强心苷相比,乙型强心苷抗肿瘤活性要温和,但它们在两种细胞模型上均有较好活性;16位乙酰基或羟基的存在能提高强心苷类成分抗肿瘤活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洛党参与党参药典品种的质量比较研究
甜樱桃PavMYB10.1促进PavRiant表达和花青苷积累
HPLC法同时测定刺山柑果实正丁醇部位中3种成分及该部位抑菌活性
海南产见血封喉中的强心苷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DDR抑制活性的强心苷类分子的作用功效与机制研究
不同糖链的强心苷对Na+/K+-ATP酶 α2 亚型的选择性抑制作用研究
熊果酸皂苷的半定向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