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角叉菜胶致炎性疼痛模型及角叉菜胶二次诱导致大鼠疼痛记忆模型,通过检测双侧足跖机械痛阈、热疼痛潜伏期、足跖肿胀度及局部组织中的IL-1β、IL-6、 TNF-α含量变化,观察不同时间点电针介入治疗对疼痛/疼痛记忆的影响。通过检测疼痛模型和疼痛记忆模型大鼠脊髓背角/ACC神经元p-CREB、PKA、cAMP、AC1、AC8水平及电针干预的效应变化,揭示疼痛记忆形成的中枢机制及电针干预机制;从较新层面和深层次阐述疼痛调制的记忆机制及电针干预作用,揭示针刺镇痛相关的新原理。
研究背景:持续性疼痛和反复发作的疼痛可诱发痛记忆。痛记忆的形成与前扣带皮层p-CREB的表达密切相关。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已有研究证实电针可有效镇痛,并且电针正在逐步成为治疗身心疾病的方法。.研究目标:通过系统观察电针干预对疼痛及疼痛记忆模型大鼠痛阈和炎症的影响及对ACC、脊髓背角水平CREB 磷酸化及cAMP/PKA 通路的影响,阐明电针对疼痛记忆干预最佳时机,部分揭示疼痛记忆形成的中枢机制及电针干预机制;从较新层面和深层次阐述疼痛调制的记忆机制及电针干预作用,揭示针刺镇痛相关的新原理。.主要研究内容:建立角叉菜胶足跖注射诱导的大鼠炎性疼痛模型及角叉菜胶二次注射诱导的大鼠炎性疼痛记忆模型,并以左、右后足跖机械痛阈为疗效评定指标。观察炎症疼痛模型与疼痛记忆模型痛阈变化的差别;(2)检测双侧前扣带皮层水平p-CREB、PKA、cAMP水平,探讨炎性疼痛模型和疼痛记忆模型p-CREB、cAMP/PKA 通路的表达变化。(3)观察电针对疼痛模型和疼痛记忆模型左、右后足跖机械痛阈干预效应,观察不同时间电针介入治疗对疼痛记忆的影响,探讨电针介入疼痛记忆治疗的时机;(4)观察电针对疼痛模型及疼痛记忆模型大鼠前双侧扣带皮层水平p-CREB、PKA、cAMP 水平,探讨电针对疼痛记忆的干预是否与ACC水平CREB 磷酸化及cAMP/PKA 通路有关。.研究结果:(1)不同时间点电针干预均可起到抑制痛记忆的作用,其中电针在痛记忆获取阶段的干预效应优于痛记忆唤醒阶段;(2)各时点电针对炎性痛诱发的痛记忆干预效应均优于吲哚美辛治疗;(3)电针对痛记忆的干预效应可能与其对ACC脑区cAMP /p-PKA/p-CREB信号通路的调节有关;(4)ACC脑区的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中的p-CREB均参与痛记忆过程,电针至少干预了p-CREB在小胶质细胞核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科学意义:本研究结果对于为临床治疗复发性疼痛、难治性性疼痛等痛记忆相关疾病提供了指导防范。首次系统研究针灸治疗痛记忆的疗效及可能机制,部分解释了针刺镇痛原理,拓展了针刺镇痛的内涵。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Sparse Coding Algorithm with Negentropy and Weighted ℓ1-Norm for Signal Reconstruction
简化的滤波器查找表与神经网络联合预失真方法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MiR-516a-5p inhibits the proliferation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by targeting HIST3H2A
长链非编码RNA SFTA1P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预测研究
基于MrgC受体的慢性炎症疼痛新型调节机制及电针干预的研究
RA疼痛调制的外周阿片机制及电针的双重干预作用
基于长时程增强效应升降散干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枢敏化的机制研究
基于TRPV1/P2X3受体调控的电针治疗不同病理痛外周敏化干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