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药物分子设计的拼合原理为指导,在5-氟尿嘧啶分子的杂环上引入羟甲基,再通过醇与羧酸的酯化反应,将含羟甲基的5-氟尿嘧啶与吡啶羧酸、联吡啶羧酸的同分异构体拼合成10种目标端基配体。根据配位取代反应规律,以氯化芳环双核钌为前驱体配合物与目标端基配体反应生成不同结构的目标配合物。经元素分析、FT-IR、MS、NMR、X-衍射等分析测试手段确证目标配体和目标配合物的结构后,用MTT(Methyl-Thiazol-Tetrozolium)法和SRB(Sulforhodamine B)法分析钌活性中心和目标配体活性中心抗癌活性的协同效应,筛选出具有协同增强效应的目标配合物。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拓展金属钌配合物的研究领域,丰富5-氟尿嘧啶修饰改性的方法与路径,并为协同性抗癌新药的研发提供实验数据和应用前景。
以药物分子设计的拼合原理为指导,在5-氟尿嘧啶分子的杂环上引入羟甲基,再通过醇与羧酸的酯化反应,将含羟甲基的5-氟尿嘧啶与吡啶羧酸、联吡啶羧酸的同分异构体拼合成12种目标端基配体(FUPD)。根据配位取代反应的规律,含有吡啶环的目标端基配体(FUPD)可以取代Cl-桥,因此,以氯化芳环双核钌[Cl(η6-arene)Ru(Cl)2Ru (η6-arene)Cl]为前驱体配合物与目标端基配体(FUPD)反应合成了13种不同结构的目标配合物[Ru(η6-arene) (FUPD)Cl2]。经元素分析、FT-IR、MS、NMR、X-衍射等分析测试手段确证目标配体和目标配合物的结构后,用MTT(Methyl-Thiazol-Tetrozolium)法和SRB(sulforhodamine B)法对目标配体、前驱体配合物和目标配合物进行体外抗癌活性研究,分析钌活性中心和目标配体活性中心抗癌活性的协同效应,已经筛选出2种具有协同增强效应的目标配合物。本项目发展了一种通过分子拼合与配位取代反应构筑多活性中心钌配合物的新方法。既拓展了金属钌配合物的研究领域,也为协同性抗癌新药的研发提供了实验数据和应用前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物联网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联吡啶钌配合物中硫氰配位基团替代结构的设计与结构性质研究
具有抗癌活性铂-钒多核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具有弱配位溶剂分子的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及催化应用
具有多配位中心的大环配合物的合成.性质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