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垦区城镇化发展的这一特殊的区域城镇化现象,以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发展为例,采用城市地理、经济地理的理论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分析垦区城镇化特性和区域差异性基础上,从垦区城镇化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和调控机制三个方面探索垦区城镇化的过程规律,进而研究垦区城镇化的空间组织与空间结构,试图揭示垦区城镇化过程和空间格局演变的特殊性,在理论上总结垦区城镇化模式,为我国区域城镇化的类型研究增添新内容,为三江平原垦区及其它地区城镇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农垦区发展建设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扩大粮食生产、加强国防建设等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承担着“屯垦戍边”的任务。随着农垦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成为垦区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我国垦区城镇化发展的这一特殊的区域城镇化现象,以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发展为例,本项目甄别了垦区城镇化特性,分析了垦区城镇化演变的过程,探讨了垦区城镇化空间组织模式,提出了促进垦区城镇化对策。本项目揭示了垦区城镇化过程和空间格局演变的特殊性,为我国区域城镇化的类型研究增添了新内容,为三江平原垦区及其它地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1)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的特性.垦区城镇聚落体系是在大规模移民进入情况下突发形成的,城镇化主要以行政手段来推动。空间布局分散,未形成体系完整的城镇网络。城镇化发展仍处于农业依赖型阶段,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是垦区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城镇化水平虚高,城镇化质量不高。. (2)垦区城镇化演变的过程.垦区经济逐步实现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城镇化进程,但工业化进程较缓慢,城镇化动力不足;人口增长缓慢,城镇人口集聚难度较大;产业结构调整缓慢,非农产业支撑较弱;基础设施建设对垦区城镇化有较大的推动作用。1989-2010年垦区城镇化动力因子呈现多元化特征,依次是市场力、内源力、行政力和外向力。.(3)三江平原垦区的中心城市.通过对各农垦分局腹地范围和碎化度指数定量分析,进一步确定了三江平原垦区中心城市。富锦为宝泉岭分局地区的中心城市,虎林是牡丹江分局地区的中心城市,建三江为建三江局行政范围的中心城市,友谊红兴隆分局的中心城市。. (4)垦区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空间组织的重点在于建三江、虎林、富锦、友谊和密山等中心城市的集聚发展以及萝北-佳木斯-牡丹江、佳木斯-同江-抚远和穆棱-鸡西-虎林等区域城镇空间发展轴的构建,逐步形成一种具有垦区城镇特色的城镇-区域空间格局。. (5)垦区城镇化调控对策.作为一种以农业开发为主的地域,根据农垦区域发展的特殊性,从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促进人口集聚、加强区域经济开放与合作、加快城镇化制度创新等方面,探讨了促进垦区城镇化发展的调控对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三江平原湿地硅藻植物的分类生态研究
三江平原孤立湿地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水位-历时”阈值反演与边界界定研究
基于农户视角的三江平原湿地恢复与替代生计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