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以我国山区公路降雨型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以湖南省吉首至怀化公路为依托工程,通过现代安全科学、岩土力学、智能科学、现代数学、社会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运用实验、理论分析、数值分析等手段,建立基于统计分析和力学机理分析的滑坡危险源辨识体系,基于灾害发生概率和临界雨强指标的滑坡危险源动态分级标准,基于价值指标的滑坡危险源定量风险评估方法,由此构建山区公路降雨型滑坡危险源的辨识分级和风险评估理论体系。完成依托工程典型路段的滑坡危险源辨识分级和风险评估,提出相应的滑坡危险源控制措施。此项研究可为公路滑坡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填补我国在地质灾害危险源研究领域的空白,为我国将来修订相关危险源标准提供参考,同时,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在三年研究期限内,通过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以我国山区公路降雨型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以湖南省常吉等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和文献调研,收集整理了七条高速公路622个典型边坡的地质资料,建立了山区公路边坡地质灾害数据库,并对边坡失稳频度与边坡特征量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借鉴现代安全科学理论,结合岩土力学和工程地质学及地质灾害数据库统计成果,建立了滑坡危险源的定义和分类、因子体系及辨识方法;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山区公路滑坡危险源的评价分级方法;进行了大量的不同应力条件下岩体裂隙渗流实验,结合理论分析,建立了顺层边坡渗流场-应力场耦合分析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降雨对渗流和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建立了考虑降雨入渗的改进的有效降雨量模型;对湖南省2000年以后降雨诱发产生的89个滑坡资料进行了详细调查,并通过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对滑坡发生前15d内每天的日降雨量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基于有效降雨量的湖南省公路滑坡风险等级划分;结合单体滑坡的危险源评价分级,建立了滑坡危险源的风险评估模型和相应的预警措施。由此建立了山区公路降雨型滑坡危险源辨识分级和风险评估方法,完成了依托工程的滑坡危险源辨识分级和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为公路滑坡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填补我国在地质灾害危险源研究领域的空白,为我国将来修订相关危险源标准提供参考,同时,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共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1篇(标注基金资助),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6篇,ISTP收录1篇,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软件著作权2项。培养研究生(硕博连读)2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山区高速公路不良视距下驾驶员精神负荷评估与驾驶行为危险度辨识研究
降雨渗流与列车动力荷载耦合作用下路基的滑坡易损性建模及风险评估
雾环境下山区高速公路驾驶行为决策机理与险态辨识
基于诱发机理的区域降雨型滑坡预报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