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国家基金(30070435)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气候箱在水稻灌浆期设若干典型温度处理,通过在水稻灌浆过程的分段取样,探讨温度对稻米淀粉链长与精细结构特征形成变化的影响效应,并针对水稻籽粒淀粉合成代谢路径的诸关键酶,采用cDNA微阵列和原核表达技术,检测诸酶基因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特异表达特征,揭示温度对稻米淀粉链长结构与食味品质特性产生影响的分子生态背景。本研究对不同温度处理下各同工型酶基因的生态表达特征及其与稻米淀粉链长结构特征间关系的解析,可为进一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生理调控等手段来解决目前许多优质水稻品种存在的品质生态稳定性问题提供技术思路,同时对于揭示高温下早籼稻食味品质难以优质化的深层次"症结"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直链淀粉链长对玉米支链淀粉回生的影响机制
淀粉PLs对稻米陈化的作用机制
协同调控稻米淀粉合成的转录因子的研究
稻米糊化温度的功能性分子标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