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国内生产及贸易对多区域CO2排放的影响机理及协同减排路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71804121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7.10
负责人:闫俊娜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徐志伟,郭树龙,纪方,徐洪海,王晔,王坤
关键词:
碳减排二氧化碳排放节能减排政策
结项摘要

CO2 emission mitigation at regional level, especially for the key regions, is crucial to the Chinese 2030 mitigation goal. In light of frequent domestic trade contacts, CO2 emission at regional level is determined by intra-regional production and inter-regional trade jointly. Under the help of Input-Output technique, this project adopts both the production and allocation structure stability assumptions and builds a series of mathematical model incorporating multi-regional production, trade and CO2 emissions. This project intends to illustrate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associated with intra-regional production and inter-regional trade on the multi-region CO2 emissions and explore the collaborative mitigation path based on the regional and sectoral linkage perspectives. Taking case study of Beijing, Shanghai, Tianjin and Chongqing municipality, from regional linkage perspective, this project studies the inter-regional environmental spillover-feedback effects to indentify the spatial trad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CO2 emissions. And then, carry out a spatial structur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embodied CO2 emission intensity of domestic trade to explore the key factors and sectors with respect to the collaborative mitigation. From the sectoral linkage perspective, this project studies the inter-sectoral environmental spillover-feedback effects and inter-sectoral production relationships to find out the key production network contributing to the multi-region CO2 emission mitigation. Based on the above, the optimal multi-region CO2 emission collaborative mitigation path from demand and supply side could be obtained.

重点区域CO2排放减排对中国实现2030年减排目标至关重要。中国区域间存在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区域CO2排放水平由区域内生产及区域间贸易共同决定。借助投入-产出技术,本项目拟分别基于生产和分配结构稳定性假设,构建包含多区域生产、贸易、CO2排放的一系列数学模型,阐释区域内生产、区域间贸易对多区域CO2排放的影响机理,探索区域、行业关联视角下的协同减排路径。以中国四大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关联视角,研究区域间环境溢出-反馈效应识别区域CO2排放的空间贸易特征,进而对区域国内贸易隐含CO2排放强度进行空间结构分解分析,探索多区域协同减排关键影响因素及行业;基于行业关联视角,量化分析行业间环境溢出-反馈效应以及行业间生产关联对区域CO2排放的影响,锁定有利于降低多区域CO2排放的关键生产网络。综合上述研究结果,绘制从需求和供给角度出发的多区域CO2排放协同减排路径。

项目摘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CO2排放国,中国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城市是国家CO2排放的最主要贡献者,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对国家碳减排预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地,“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将坚持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本项目基于投入-产出技术,分别从需求和供给角度出发,考虑行业间生产关联及区域间贸易关联,探索国内生产与区域间贸易对中国四个直辖市CO2排放的影响机理及协同减排路径规划。.首先,基于区域关联视角,利用Leontief和Ghosh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四个直辖市隐含CO2排放进行解析研究。研究发现:2012-2017年,四大直辖市不仅产生较为显著的内部CO2排放,并且通过区域间贸易将CO2排放显著溢出到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各地。从需求角度看,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碳排放关联较为紧密;从供给角度看,上海市和重庆市的碳排放关联较为紧密。在最终需求种类中,投资是直辖市CO2排放的最大贡献者。.其次,考虑区域间最终产品贸易,采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空间结构分解分析方法,探索导致四个直辖市间隐含CO2排放/强度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和部门贡献。研究发现:直辖市间CO2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显著,从需求角度看,其主要受排放强度效应、人均最终需求效应和国内生产结构效应的影响;从供给角度看,其主要受排放强度效应和增加值合计效应影响。在最终需求种类中,消费隐含碳排放效率最高,相反,投资隐含碳排放效率最低。.最后,基于行业关联视角,采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和子系统方法,识别显著有益于中国四个直辖市碳减排的关键产业链/网络。研究发现:直辖市流出CO2排放主要流向城市周边地区及东、南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流入CO2排放主要来源于城市周边地区及中、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在行业层面,直辖市最终需求/初始投入隐含CO2排放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石油化工业以及金属冶炼业。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DOI:10.16506/j.1009-6639.2018.11.016
发表时间:2018
5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2

闫俊娜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考虑碳排放转移影响的区域协同减排机理及效率提升研究

批准号:71473107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孙立成
学科分类:G0314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农业碳排放区域关联及协同减排机制研究

批准号:71704127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何艳秋
学科分类:G0411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水利投入占用产出技术的区域水安全多策略综合仿真模型研究及应用

批准号:71173210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刘秀丽
学科分类:G0306
资助金额:4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我国碳排放供需两侧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机理及协同减排策略研究

批准号:71804189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王辉
学科分类:G0412
资助金额:17.5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