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广泛存在于多种天然有色植物中的花色苷能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对动脉粥样硬化(AS)可能具有潜在的防治作用,但分子机制尚不明确。LOX-1受体是近年来在内皮细胞新发现的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受体,在AS发生时高表达,其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与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密切相关,已成为AS干预的重要靶点。本项目拟在前期有关花色苷抗AS作用构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这一AS发生的早期事件和始动因素,利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内皮细胞,运用激光共聚焦、免疫印迹、实时PCR、EMSA、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等方法,从LOX-1受体表达、LOX-1下游信号通路、核受体介导的基因转录调控等方面,阐明花色苷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分子机制。该项目的突出意义旨在深入揭示花色苷抗AS作用的分子机制,为寻找AS防治的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本课题旨在研究花色苷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AS)的防治提供新的膳食策略。按照计划任务书,研究内容包括三部分:(1)花色苷对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LOX-1受体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2)花色苷对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LOX-1下游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研究;(3)花色苷对NF-κB配体作用及转录调控影响的研究。在完成以上研究内容后,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为进一步阐明花色苷作用的分子机制,开展的研究包括:(1)花色苷和类黄酮类化合物抑制内皮氧化应激损伤的构效关系及机制研究;(2)花色苷在血管内皮细胞的摄取利用特点和跨膜转运机制研究;(3)AMPK-SIRT1-自噬信号通路在花色苷抑制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通过以上研究,取得的主要发现包括:(1)发现飞燕草素葡萄糖苷(Dpg)可通过LOX-1介导的相关信号通路抑制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揭示Dpg通过抑制LOX-1表达,进而减少NADPH氧化酶诱导的ROS生成及抑制下游信号通路可能是其发挥内皮保护作用的重要原因;(2)研究了不同结构的类黄酮和花色苷抑制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结构-效应关系,发现Dpg的内皮保护作用与其分子结构中的B环3’,4’-邻二羟基和C环3-羟基及基于此结构特征的自由基清除活性有关;(3)阐明了Dpg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定位分布和跨膜转运机制,发现Dpg能够以原型形式被内皮摄取并存在血管壁持续分布特性,Dpg的跨膜主动转运及其对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抑制作用均依赖SGLT1受体介导。(4)发现Dpg可激活AMPK,并通过AMPK-SIRT1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自噬,进而抑制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综上,以上研究初步揭示了Dpg抑制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并为花色苷类化合物防治AS作用的提供了实验依据。.到目前为止,本课题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SCI论文4篇(包括IF>3.0的3篇,总IF=13.782),中文CSCD论著1篇,参加学术会议交流会议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培养博士生1名、硕士生2名。目前还有1篇SCI论著正在修复中。已圆满完成各项考核指标。.经费开支方面,本项目预算经费21万元,实际支出20.55万元,剩余0.45万元。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Intensiv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Bi5O7I via coupling with band structure and content adjustable BiOBrxI1-x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S)-14-Methyl-1-octadecene, the Sex Pheromone of the Peach Leafminer Moth
七羟基异黄酮通过 Id1 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Sparse Coding Algorithm with Negentropy and Weighted ℓ1-Norm for Signal Reconstruction
蓝靛果花色苷C-3-G抑制辐射诱导氧化损伤作用机制研究
1-磷酸鞘氨醇受体信号通路在氧化应激致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
miR-30d/eNOS信号通路在花色苷调节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中的作用研究
花色苷调节内皮细胞氧化胆固醇外流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