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情障碍在青少年自伤中的双重作用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300874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1.00
负责人:攸佳宁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梁耀坚,林旻沛,张铭琴,李圣腾,邓宝平
关键词:
述情障碍双重作用青少年自伤行为
结项摘要

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 refers to direct, deliberate destruction of body tissue without conscious suicidal intent. Common NSSI acts include cutting, burning, biting, scratching, etc. NSSI is prevalent among adolescents, and has become a major public health concern bothering adolescents, parents, teachers and clinicians. Although NSSI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from academia and the whole society,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development of NSSI is still under scrutiny. Synthesizing results from past literatures, this project proposes an intergrative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NSSI. Based on this model, we are going to identify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for adolescent NSSI through a 3-year longitudinal questionnaire study. We will emphasize on testing a dual-process model (mediating/moderating effects) regarding the role of alexithymia in the development of NSSI. Additionally, we will conduct an experiment in which participants will be exposed to negative stress (The Trier Social Stress Test). We will examine changes in emotion and alexithymia before and after the negative stress, as well as their impacts on follow-up NSSI. Through both the longitudinal questionnaire and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this project hopes to furthu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NSSI,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formulating NSSI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自伤是指直接的、故意的、不以自杀为目的的对自己身体组织的伤害。常见的自伤行为包括用刀片割伤自己,烧伤自己,咬伤自己,抓伤自己等。自伤行为在青少年中屡屡发生,已经成为困扰青少年、家长、教师及临床咨询师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自伤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学术界及社会的重视,然而关于自伤发生发展的机制却尚未明确。本项目在修改完善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自伤发展的整合性模型。根据此模型,本项目拟通过3年的追踪问卷调查识别青少年自伤的风险因素与保护因素,并着重验证模型中述情障碍在自伤发生中的双重作用(中介/调节)。此外,本项目还将进行实验研究,给予被试负面应激刺激(特里尔社会压力测试),并检验在负面应激刺激条件下青少年情绪及述情障碍水平的变化,及其对后续自伤的影响。通过追踪问卷及实验研究,本项目希望能加深对青少年自伤发生机制的理解,并对制订自伤预防与干预策略提供理论指导。

项目摘要

自伤已经成为困扰我国青少年的重要心理卫生问题。在2013年,自伤障碍已作为一项独立的诊断列入了美国精神病学协会颁布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中。自伤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身体、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还是未来自杀的风险因子。因此,研究自伤的发生发展及其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在此背景下,以述情障碍为出发点,以情绪调节不良与青少年自伤的关系为研究主线,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包括:1. 通过定性访谈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自伤的情绪调节功能;2. 全面检验了自伤的发生发展模型,区分了非适应性行为的一般风险因子和自伤的特殊易感因子;3. 验证了自伤的特殊易感因子和一般风险因子在青少年自伤中的交互作用;4. 发现同伴群体对青少年自伤也有可能产生间接影响,即同伴群体的整体冲动性水平会促使有抑郁症状的青少年更容易自伤;5. 神经质的人格特质能通过抑郁症状预测自伤的发生,而外向性和宜人性则是自伤的保护因素;6. 负面情绪不仅出现在自伤之前,自伤也会增加自我批评水平,同时导致父母对自伤子女更多地控制。这一结果与西方研究不同,暗示了自伤现象可能存在的文化差异;7. 对自伤发展轨迹的研究显示,自伤的频率在青少年时期整体呈下降趋势,预示着自伤很可能是青少年时期具有特异性的心理问题;8. 自伤能够显著地增加后续自杀的风险,对有自杀意念的个体来说,以往的自伤经历也使他们更可能将想法付诸行动;9. 自我包容是自伤的重要保护因素,这对自伤干预方法的制订给出了启示。本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已在SSCI期刊发表论文9篇,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本项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不仅全面考察了自伤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也为自伤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33.004
发表时间:2018
2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3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DOI:10.16285/j.rsm.2019.1374
发表时间:2020
4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DOI:10.13488/j.smhx.20190284
发表时间:2019
5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1.002
发表时间:2019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冷”“热”执行功能损伤的述情障碍者神经机制研究

批准号:8130117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张蕾
学科分类:H1009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高述情障碍个体内感加工紊乱的神经机制及其干预研究

批准号:31700998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姚树霞
学科分类:C0907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炎症负荷在童年期虐待和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关联中的作用

批准号:81773453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万宇辉
学科分类:H3006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痛觉加工在联结童年期躯体虐待与青少年故意自伤行为关系中的作用

批准号:81202223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万宇辉
学科分类:H3006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