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单胞菌是水生态系统中的常居菌,也是淡水养殖鱼类最常见的条件性致病菌,嗜水性气单胞菌是其代表种,经常引起严重的淡水养殖鱼类出血性败血症(MAS)。本项目在上一个国家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同一养殖水体中的池水、底泥、饲料、健康鱼和病鱼肠道内容物进行同步采样,同时从病鱼血液中分离出致病性气单胞菌( 病原菌),在分析其遗传特征和表型的基础上,应用抗生素筛选技术(AST),确定病原菌菌株的来源、在养殖系统中的分布和定位及其季节和年度变化。鉴于上一个基金项目研究中发现,病原菌菌株普遍出现在鱼的肠道,因此本项目将通过观察免疫接种、药物处理和益生菌的使用对肠道中病原性气单胞菌菌株的影响,来进一步明确肠道是否的确为MAS发生的策源地。目的是通过查找鱼类MAS病原菌的来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养殖管理和疾病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 这在流行病学上的理论意义以及对鱼类防病养殖的指导意义都是显而易见。
嗜水气单胞菌是我国养殖鱼类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能引起多种水产养殖动物多种不同疾病,根据症状的不同可分为运动型气单胞菌败血症(MAS),运动型气单胞菌感染(MAI),出血性败血症,溃疡性综合症(EUS)等。对环境和人类腹泻株的大量研究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具有高度的表型、血清型和遗传多样性,未曾发现优势克隆。作为鱼类和贝类疾病的病原,嗜水气单胞菌虽被广泛分离鉴定,但对引起MAS的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的种群结构和毒力特征仍缺乏系统研究。通过对湖北省内三个不同地区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和毒力特征的分析,我们发现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作为 MAS 病原的嗜水气单胞菌为同一克隆系在流行,不存在明显的变异或遗传多样性。同一发病池塘呈现单克隆暴发。病原菌均含有多个毒力基因,其三类分泌系统与国外已报道序列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在体外模型和共栖实验条件下,鱼类的肠道被认为是杀鲑气单胞菌的潜在入侵途径。为了进一步探明养殖池塘中鱼类的肠道是否为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的潜在感染源和入侵途径,我们通过抗生素选择分离法(AST)对同一池塘发病鱼和健康鱼肠道中病原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了追踪。我们发现无论是健康鱼的肠道还是发病鱼的肠道,均为高毒力病原菌的储库,此结果进一步明确了鱼类肠道作为养殖池塘中MAS暴发的感染源和入侵途径的假说。弹性蛋白酶B(ahpB)是嗜水气单胞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我们检测了ahpB 在气单胞菌中的分布、分析了其序列的保守性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了此蛋白。我们发现 ahpB 广泛分布于气单胞菌属病原菌中,且代表菌株的序列相似性高于99%。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和鱼类中相应受体的寻找奠定了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海水养殖鱼类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产生特征、抗感染免疫以及作用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在共同感染中的互作机制研究
鱼类病原菌迟钝爱德华氏菌功能RNA组研究
淡水养殖水体中气单胞菌的遗传多样性及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