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免疫逃逸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细胞免疫治疗是新兴的白血病治疗手段,如何提高白血病细胞的免疫源性,克服其逃逸现象,是本领域的新热点。本项目组前期利用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DAC)处理小鼠白血病/淋巴瘤细胞系EL4,证实其能增强免疫细胞对EL4的体内、外杀伤作用,进一步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出4个DAC处理后明显上调的分子:肿瘤相关抗原P1A、免疫活化所需信号分子H2-Eb1、CD80及粘附分子ICAM-2。因T细胞输注方法简便成熟,HLA半相合T细胞供者来源充足,本课题拟以上述前期结果为基础,采用HLA半相合T细胞输注作为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手段,从表观遗传调控角度入手,以白血病小鼠为研究模型,通过建立DAC处理后进行半相合T淋巴细胞输注的治疗体系,阐明DAC通过增加白血病细胞免疫源性进而增强T细胞介导的免疫杀伤的分子机制,加深对现有表观遗传学调控临床应用的理解,为改善白血病疗效提供新的思路。
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缺乏被认为是诱导肿瘤特异性杀伤T细胞反应失败的主要原因。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小鼠EL4肿瘤模型中,DNA甲基化抑制剂地西他滨(DAC)能够诱导特异性抗肿瘤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DAC处理后肿瘤中分泌IFN-γ的T细胞浸润增加从而抗肿瘤作用增强。并且我们在DAC处理与未处理的EL4细胞进行了全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DAC处理后可上调多种肿瘤相关抗原及免疫活化所需的信号分子的表达。表观遗传学证据表明,DAC可增加CD80、P1A、NXF2等的表达,诱导有效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CTL反应。我们也观察到应用DAC联合西达苯胺或单用西达苯胺可显著增加癌睾丸抗原PRAME的 mRNA表达。我们进一步在临床研究中,应用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及单倍体相合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免疫治疗新方案,作为初治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以及复发难治的伴AML1-ETO(+)的AML的诱导缓解方案,探讨其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现其安全有效,值得深入研究。目前本项目已顺利结题,发表相关标注SCI论文9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细胞坏死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
白血病环境中骨髓niche成骨细胞表观遗传学研究
表观遗传学基因改变参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难治复发机制研究
急性髓性白血病干细胞基因组表观遗传学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