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通过电子显微镜在纳米尺度研究不同Ru含量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高温蠕变过程中强化元素的分布特征、赋存状态和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强化元素在不同成分合金中的分布特征以及Ru的加入对于强化元素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建立合金中原子的赋存状态模型;研究蠕变过程中强化元素的分布特征以及Ru的加入对于强化元素在蠕变过程中再分布行为的影响规律,建立强化元素富集区结构演化的模型,揭示多元素交互作用的物理机制;研究位错线和gamma/gamma prime相界面区域强化元素组分特点和原子赋存状态,建立位错组态、界面结构演化和强化元素分布特征之间关联的物理模型;研究强化元素聚集对于TCP相形核和长大的影响规律,揭示不同TCP相形成的微观机制;最后,通过在纳米尺度研究不同Ru含量合金中强化元素的分布特征、原子赋存状态、TCP相的组成与结构,逐步比较得出元素Ru提高合金组织稳定性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
围绕着高温合金的蠕变过程,我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实验和理论模拟两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创新性成果。本研究项目的结果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高温合金在蠕变过程中碳化物种类的演化,提出了多晶高温合金中初生MC型碳化物的演化方式 MC+ γ→ M23C6+ µ;(2) 基体与TCP 相在纳米和原子尺度上的界面结构,发现了在σ/γ界面上存在一个两个原子层高度的台阶并解释了其原因;(3) 强化元素在γ/γ′ 和γ/TCP相界面之间的赋存状态及其交互作用,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获得相应的电子结构,分析原子的键合性质,阐明了强化元素的强化机制;(4) 元素Ru的加入对其它强化元素分布行为的影响规律,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 Mulliken轨道布居数和偏态密度的电子结构分析,阐明了元素Ru的合金化机制。理论模拟为获得系统的实验结果提供了重要支持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2A66铝锂合金板材各向异性研究
固溶时效深冷复合处理对ZCuAl_(10)Fe_3Mn_2合金微观组织和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关键合金元素对TCP相析出行为影响的微观机理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沉淀强化的宏微观力学机制研究
关键合金元素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位错及相界行为的影响
以Mo代W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γ/γ'元素分配行为与高温持久性能的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