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研究城市形态特征及其环境绩效是城市形态学和城市地理学的重要内容。狭义城市形态指城市的空间物质形态,属于表象研究。而广义城市形态还包括城市的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过程等无形要素,能够揭示城市实体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特征。城市形态对环境有着深刻影响,包括空间物质形态和社会经济形态。自然和社会经济背景的特殊性使得干旱区城市形态与其它城市相比有着显著差异,基于广义概念建立的测度体系可以体现其总和属性,有利于对干旱区城市形态特征、类型、环境绩效等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本项目以新疆21个干旱区城市为研究对象,以多源数据综合分析、调研为主要研究途径,借助遥感、GIS、多元统计分析等技术手段,构建干旱区广义城市形态测度体系,研究不同类型广义城市形态类型的特点与差异,探讨提高干旱区城市形态环境绩效最为有效的途径。研究成果将深化干旱区广义城市形态的系统研究,也有助于城市形态学和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项目组按原定计划开展了研究,已基本完成了预期的设计内容,并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截至目前,本项目组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篇,会议2篇(其中EI收录1篇),一般期刊论文2篇,目前仍有1篇文章在撰写和修改中。此外,项目负责人在本项目的研究基础上,于2012年、2014年获批省部级项目2项,其中1项已完成。项目组组织了国际会议1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交流活动2次,培养研究生3名。.自然和社会经济背景的特殊性使得干旱区城市形态与其它城市相比有着显著差异,本项目以新疆干旱区城市为研究对象,以多源数据综合分析、调研为主要研究途径,借助遥感、GIS、多元统计分析等技术手段,构建干旱区广义城市形态测度体系,研究不同类型广义城市形态类型的特点与差异,探讨提高干旱区城市形态环境绩效最为有效的途径。主要结论包括:(1)绿洲城市内部的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文化教育区、混合功能区、卫星城镇等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和数量结构均具有显著的绿洲自然、人文特色;从外部来看,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空间形态类型:带卫星城镇的组群型、分散型(集团型)、连片带状、连片放射状、集中块团状;绿洲城市的外部形态整体以分维数降低,紧凑度上升为主,扩展速度与中东部城市相比较慢,绿洲城市之间扩展速度、强度差异均较明显。(2)通过对绿洲城市空间扩展与演化过程的实例分析与总体特征进行总结,绿洲城市空间形态的扩展与演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集中块团状发展阶段,无序扩张、冲突频发阶段,内部填充、协调发展阶段;自然地理环境、历史、经济、社会与文化等绿洲城市空间形态扩展与演化的影响因素均显示出干旱区及绿洲的特色,主要的驱动因素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交通、环境、资源以及政策措施。(3)基于广义测度体系的绿洲城市空间形态及其演化评价结果为:城市间综合评价指数差异明显,且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关系;城市建设水平与综合评价指数紧密相关;绿洲城市空间形态及其演化呈阶段性发展。该评价体系,利用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性来对仅从空间形态角度出发的评价体系进行修正,有利于对绿洲城市的空间形态进行合理控制,集约利用土地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的理性增长。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供应链环境绩效的测度方法与协调优化
企业环境财务指数及其绩效牵引测度研究
中国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研究:测度、成因与绩效评价
干旱区绿洲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