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酪氨酸激酶Tie2及其配体在血管与淋巴管发育中起关键作用,在肿瘤转移中也非常重要,Tie2介导的信号途径在肿瘤生长与转移中的详细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将结合光学、磁共振分子影像及血管功能成像系统多模态监测与分析Tie2在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具体包括:建立具有血道或淋巴道不同转移特性的肿瘤动物模型,利用重组腺病毒介导基因治疗,研究系统性抑制或激活Tie2对肿瘤生长与转移的作用及机制;利用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研究其介导的信号途径在肿瘤血管与淋巴管新生、及肿瘤转移中的作用,阐明影像表现与分子机制之间的关系;筛选肿瘤转移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并制备成不同的分子影像探针,分析不同的分子影像探针在肿瘤分子成像中的特异性及差异。此项目对于阐明肿瘤转移的机制、建立早期监测肿瘤发生与转移的活体分子成像技术及寻找新型抗肿瘤转移药物的作用靶点和研制特异性分子探针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与应用价值。
受体酪氨酸激酶Tie2 及其配体Ang1/2 在血管与淋巴管发育中起关键作用,在肿瘤转移中也非常重要,但Tie2 介导的信号途径在肿瘤生长与转移中的详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①筛选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肺癌细胞株,建立了具有血道和淋巴道不同转移特性的肿瘤动物模型,利用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性表达Ang1介导基因治疗和表达可溶性Tie2的重组腺病毒,研究系统性抑制或激活Tie2对肿瘤生长与转移的作用及机制;并利用条件性Tie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成功建立Tie2Flox/Flox小鼠,获得双转基因小鼠,并建立肿瘤小鼠模型,分析内皮细胞敲除Tie2对肿瘤生长与转移的影响,结合光学、磁共振分子影像及血管功能成像系统多模态监测与分析Tie2 在肿瘤血管与淋巴管新生、及肿瘤转移中的作用。②制备了肿瘤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相关的分子探针,并针对胶质母细胞瘤开展了一系列多模态成像研究,为建立早期监测肿瘤发生和治疗效果的活体分子成像技术、寻找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作用靶点及研制肿瘤特异性分子探针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新的方向。本项目共发表SCI论文17篇,总影响因子89.537,其中IF>10的有2篇,IF>5的有5篇,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五项,授权专利一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多模态过程成像关键技术研究
利用多模态脑成像技术研究形状学习的神经机制
基于乏氧和血管新生多模态分子成像技术的肺癌脑转移早期发现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介导的脑胶质瘤术中实时多模态成像与光动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