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PMN)穿过血脑屏障(BBB)迁移入脑在大肠杆菌K1(E.coli K1)致脑膜炎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前期发现:敲除cglD基因的E.coli K1突变株导致脑膜炎模型鼠PMN穿过BBB下降。我们推测,cglD基因缺失后,E.coli K1中某种分泌因子表达下调(或缺如),该分泌因子在野生型E.coli K1中能上调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黏附分子表达,增强PMN对HBMEC黏附从而促进PMN跨内皮迁移。本项目将分析cglD缺失菌株对HBMEC表达黏附分子的影响,解析黏附分子在PMN黏附HBMEC中的作用;寻找cglD缺失后,E.coli K1中表达下调的分泌差异蛋白,探讨后者对HBMEC表达黏附分子的作用及机制;分析差异蛋白抗体对脑膜炎患鼠PMN穿过BBB的影响。本研究可望阐明CglD诱发PMN迁移入脑的分子机制,为E.coli K1致脑膜炎发病机制累积科学资料。
大肠杆菌K1株(E.coli K1)是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它通过血行播散入脑引起脑内的炎症反应。但是,中性粒细胞(PMN)如何穿过血脑屏障(BBB)迁移入脑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敲除cglD基因的E.coli K1突变株能够导致脑膜炎模型鼠PMN穿过血脑屏障下降。本项目拟探讨E.coli K1毒力因子cglD诱发PMN穿过BBB入脑的分子机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E.coli K1 cglD的缺失使PMN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的黏附能力下降。E.coli K1 cglD的缺失影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表达PMN相关黏附分子(E-selectin 和vcam-1)下调。进一步,我们发现,E.coli K1 cglD基因调节BMEC中黏附分子E-selectin 和vcam-1的表达是通过菌体内的分泌蛋白实现的,并且,Rho/Rock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了E.coli K1 cglD诱发的PMN对HBMEC的黏附,继而影响了PMN对HBMEC的跨内皮迁移。这些首次观察到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E.coli K1致脑膜炎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防治策略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脑功能网络研究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 U17 株 rstA 缺失株降低对小鼠的致病性
护阳养坤方通过JNK-p38/P65-NF-κB通路对卵巢颗粒细胞的保护机制研究
α7-nAChR介导尼古丁增强新生儿脑膜炎大肠杆菌及多形核粒细胞穿过血脑屏障的机制研究
基于VEGFR1探讨阻断脑膜炎大肠杆菌穿过血脑屏障的新策略
新生儿脑膜炎大肠杆菌毒力岛基因(GimA)的功能研究
胎盘生长因子在小细胞肺癌细胞穿过血脑屏障转移入脑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