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是导致新生儿脑膜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体外和体内的实验都表明I型大肠杆菌细胞毒素坏死因子(CNF1)与大肠杆菌性脑膜炎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我们研究发现当大肠杆菌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共培养时,可以将CNF1分泌到胞外。虽然国际上对CNF1的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对于其是如何被分泌到胞外并参与诱导大肠杆菌性脑膜炎的作用机制仍然未知。因此,本课题拟在分子水平上对CNF1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其分泌途径以及对HBMEC的作用。通过缺失突变等技术探索CNF1和I型分泌系统以及新近发现的"VI型分泌系统"的关系。利用成熟的脑膜炎体外模型,也就是血脑屏障的关键组成部分-HBMEC,检测CNF1对HBMEC通透性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研究CNF1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目的为揭示大肠杆菌CNF1分泌途径及体内作用机制,为更进一步研究新生儿脑膜炎的发病机制和将来的疫苗开发打下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鉴定及其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的作用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 U17 株 rstA 缺失株降低对小鼠的致病性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9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神经肽Y通过β-arrestin 2调节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的机制
自噬在UVB致角质形成细胞炎症因子分泌中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清除循环肿瘤坏死因子对内毒素休克病理生理的影响
肿瘤坏死因子引起细胞坏死的信号通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