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不明。本病丧失自知力不能觉察自己所犯认知和言行错误并及时予以修正。我们前期研究提示:它的感觉门抑制及N400变异,可能是参与本病的关键因素之一,但还有疑点未明。错误监控机制(ERN信号)研究是本病病因探索的一个有前景的新方向。本研究继续以首发精神分裂症为研究对象,将不同类型错误视觉刺激材料和线索采用错误监控理论及新方法予以串联。通过采用经典的图谱ERN,并结合适合我国的改进后彩图成语N400为靶点,进一步较系统寻找本病病因学新证据。拟联合脑地形图和高密度脑电技术,结合磁共振资料重建,绘制本病ERN和N400变化的精确脑区。本课题目标:(1)多维论证ERN和N400的阳性关联及在本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望阐明与本病发病相关的部分脑功能机制。(2)加强与前项课题整合和互补,通过ERN和N400随访,更为详尽揭示本病脑电波变异的性质。(3)为预后判断及开发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应用德国Brain Products公司的ERP记录与分析系统,以改良后的视觉Erikson Flanker范式为刺激材料,对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2名健康成人作了ERN检测及脑激活部位的比较。主要结果:(1)患者组的正确反应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患者组的ERN在多脑区延迟和波幅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ERN潜伏期和波幅变化与阳性症状分和PANSS总分之间缺乏显著性相关。(3)患者组在治疗后的3个月、12个月随访时,REN潜伏期和波幅差异无显著性。(4)精神分裂症组脑岛、颞上回、颞中回、顶下小叶等处激活明显低下。本研究主要发现及科学上的意义:(1)本病的ERN波幅和潜伏期异常,反映了本组患者内在错误监控机制存在缺陷。(2)脑岛等处功能异常导致的精神分裂症错误监控功能障碍,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3)随访提示本病ERN初步变化可能是属性标志。正在跟踪随访。(4)本研究适用于全国精神病专科医院,适用于数千应用脑电技术的相关临床科室。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精神分裂症的事件相关电位-汉语成语/方言N400和神经发生源研究及其临床随访
精神分裂症N400缺陷形成及消退中BDNF介导的神经可塑性机制研究
磷脂酶A2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
首发精神分裂症对于前瞻性记忆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的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