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精蓄锐才能雷厉风行?——恢复体验对工作拖延行为的动态影响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71802053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9.00
负责人:王笑天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广东财经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黄亮,宋一晓,吴坤津,戴俊强,秦传燕
关键词:
调节资源调节焦点工作拖延行为恢复体验自我调节理论
结项摘要

Procrastination at work, the tendency to delay the initiation or the completion of work-related tasks, is a prevalent and pernicious behavior in our daily work. Although procrastination at work can result in adverse consequences, previous research on procrastination has not yet provided a satisfying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why employees procrastinate. In order to fill thes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gaps, basing on self-regulation theory, this project uses daily diary method to explore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overy experiences and procrastination at work. The project contains three studies: (1) study 1 investigates the how recovery experiences (day t’s night) affect procrastination (day t+1’s work) by replenishing regulatory-resources; (2) study 2 reveals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regulatory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overy experiences and procrastination; (3) study 3 verifies the joint effects of 4 different recovery experiences on regulatory resources. Through a series of studies, this project provide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as well as the new practice for how to reduce procrastination at work.

工作拖延行为是个体在工作中推迟执行、完成工作任务的行为表现。工作拖延行为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并会对个体和组织产生诸多消极影响。然而鲜有研究探究工作拖延行为的形成机制。本研究基于自我调节理论,采用日记法这一动态研究方法揭示了员工下班后当晚各恢复体验对第二天工作拖延行为的动态影响机制。研究计划分为三个部分:(1)研究一探索了下班后当晚各恢复体验如何通过影响调节资源进而影响第二天工作拖延行为的动态机制;(2)研究二探究了特质性调节焦点对上述动态机制的跨层调节效应;(3)研究三探索了下班后当晚的四类恢复体验如何交互影响调节资源的补充。本研究期望通过开展上述子研究,推动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并帮助员工减少工作拖延行为。

项目摘要

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工作因素溢出至家庭领域,对个体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着诸多影响。本项目从以下三个角度对溢出性工作因素对个体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首先,课题组探索了恢复对个体工作状态与工作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一发现员工在恢复周期(周末)中的心理脱离会影响员工在随后工作日中能否按自身期望的模式在不同工作活动间分配工作时间,而这一实际工作时间分配与期望工作时间分配的匹配程度则会影响员工的工作幸福感。研究二则发现个体工作日当晚的心理脱离能够通过正向影响当晚调节资源的补充,继而影响个体在第二天工作中的工作拖延行为水平,而个体的特质性自我调节能力会调节该关系的前半段。随后,课题组选择了一些典型溢出性工作因素(W_ICTs,感知到领导信任,职场不文明行为等),探索了其对个体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研究三发现W_ICTs会会提升个体的道德信誉,引发更多的反生产行为。研究四继续关注了W_ICTs,在将W_ICTs可评价区分为无关事件、工作资源、挑战性工作要求和阻碍性工作要求四种不同类型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各类工作性通讯工具使用对幸福感的影响效应。研究五探索了组织的工作—家庭分割供给的提升能否提升个体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当组织的工作-家庭融合供给与个体的工作-家庭融合偏好一致时,个体的工作-家庭平衡水平才会提升,婚姻满意度和家庭技能水平也才能随之提高。最后,课题组关注了工作场所的不文明行为对个体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研究六发现个体在工作场所中经历的不文明行为会通过引发愤怒和内疚,进而导致家庭满意度下降,而个体的自恋水平会调节经历的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对愤怒和内疚的影响。研究七则发现相对于黑暗人格水平较低的员工,当具有高水平黑暗人格的员工在观察到工作场所的不文明行为,且工作任务的独立性较强时,会较多地感到幸灾乐祸、较少感到愤怒。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8.20170425
发表时间:2018
4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风筒悬挂位置的数值模拟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风筒悬挂位置的数值模拟

DOI:
发表时间:2018
5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DOI:10.16285/j.rsm.2019.1374
发表时间:2020

王笑天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9371021
批准年份:1993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通勤恢复活动对工作激情的影响效应和机制:一项多层次动态性研究

批准号:71902042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吴伟炯
学科分类:G0208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环城游憩体验价值的多层结构体系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

批准号:4130115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李江敏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自恋型领导对工作场所越轨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批准号:71502175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刘文兴
学科分类:G0202
资助金额:16.5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非工作上网行为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及组织对策研究

批准号:71901201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姜贺敏
学科分类:G0112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