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毁灭性病毒病,近两年来在江苏、浙江等地的部分地区严重发生,并呈现爆发、流行态势,对水稻生产造成巨大威胁。对于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种质筛选、基本遗传特性等研究前人尚没有公开报道。.项目组率先通过自然鉴定的方法,初步区分了抗感病种质,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的配合力、遗传力进行了分析;通过"珍汕97/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阐明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是一个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并在不同染色体上定位了6个抗性QTL,尤其是第6染色体上的QTL'qBSDV-6'效应明显(LOD值>8.6,可降低发病率20%左右),是一个可靠的主效QTL。本项目拟对'qBSDV-6'通过构建定位区间单片段叠代系的方法进行精细定位,为进一步克隆目标基因、解析抗性分子机理提供基础;同时通过构建不同遗传背景下目标QTL近等基因系的方法,对其表达效应进行分析,剖析目标QTL的育种利用价值。
通过本项目研究,获得如下研究结果:.(1)初步建立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情评价标准和适用于遗传分析的鉴定方法;.(2)利用2年6个地点“珍汕97/明恢63”重组自交系(RILs)的自然诱发鉴定数据,验证了第6、7、9染色体的R2869-Waxy、RG128-R1440和RM257-R1952b区段存在抗性QTL;.(3)针对第6染色体定位到抗性QTL的区间,开发了系列多态性良好的分子标记,构建了感病品种“淮稻5号”背景下覆盖目标QTL区间的染色体单片段叠代系(CSSLs),结合自然诱发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数据,明确该区段仅存在一个主效QTL,命名为‘qRBSDV-6MH’,并将其精细定位在标记S1168和P2838-1的之间,物理距离为123.9kb;.(4)利用标记辅助选择(MAS),将抗性QTL ‘qRBSDV-6MH’导入“淮稻5号”、“武运粳21”等感病粳稻品种,鉴定结果显示携带目标QTL的近等基因系(NILs)黑条矮缩病抗性明显增强,且多数株系农艺性状与原轮回亲本相当,表明抗性QTL ‘qRBSDV-6MH’具有重要育种价值。.发表(含接受)相关研究论文2篇,其中SCI收录1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水稻抗黑条矮缩病基因位点的准确捕捉和精细定位
水稻抗稻瘟病主效QTL的精细定位和克隆
miRNA在水稻抗感黑条矮缩病品种中的表达差异和调控作用
水稻耐热主效QTL的精细定位和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