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光子芯片的制作成本低、集成度高、产量大,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光集成芯片平台。但实现硅基有源光电子器件存在困难,特别是激光器、放大器等。本项目旨在通过III-V化合物半导体和硅异质集成的方法,实现宽工作波长范围、高效率、高增益、低噪声、高集成度的硅基光放大器,并能与单模硅纳米线波导进行高度集成。发展和改进现有的聚合物辅助键合的工艺,提高对聚合物键合层厚度的控制能力;通过改进III-V有源区域的波导形状,优化耦合结构,在放大区域与单模硅纳米线波导之间,实现高效、宽波长范围的光耦合;研究高效率的光泵浦方式,优化结构和泵浦参数,提高信号光增益,增大转换效率,实现实用的硅基光放大器,并研究以此为基础的各种光处理器件。本项目计划在国内率先建立并发展III-V和硅的聚合物辅助键合的关键技术,攻克高集成度硅基光放大器这一难题,使硅基成为一个完善的光子芯片平台,促使其进一步发展。
本项目旨在通过III-V 化合物半导体和硅异质集成的方法,实现有源器件与单模硅纳米线波导进行高度集成,形成包括光放大器在内的各种硅基有源器件,以此为基础研究各种光处理器件。项目自2012年1月立项,2014年12月申请结题。项目执行3年以来,按照计划基本完成项目研究内容,并在:III-V 化合物半导体和硅异质集成工艺;高效率、高集成度光耦合器的设计和应用;以及基于上述工艺和设计的各种异质集成型光电子器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研究了Si纳米线波导之间偏振交叉耦合效应,实现了一种硅基偏振分离和旋转器。该器件紧凑,长度仅几十微米,性能优异,在整个C波段的插入损耗优于-0.6dB、消光比高于12dB。我们设计了一种用于异质集成中的Si和IIIV波导之间耦合超短绝热taper,该taper采用准三维设计,taper长度只有传统的约1/10(小于10um),是目前利用III/V异质集成技术中最短的taper设计。我们研究了苯并环丁烯(BCB)聚合物辅助键合的工艺,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面刻蚀的IIIV纳米线波导结构。该波导在各个方向上都具有强限制,在有源区具有更大的限制因子,因此可以更好实现如光放大器等有源器件。同时,由于采用双面刻蚀的工艺,可以仍然采用电注入的形式,更适合应用于光电集成芯片。采用研究的聚合物键合工艺,我们还实现了高灵敏度的相位传感型硅基微环传感器。结合上述提到的异质集成的工艺和耦合设计,我们设计了多通道波分复用型光处理芯片。通过集成2个阵列波导光栅复用器\解复用器和12个异质集成有源器件,我们实现了集合传输速率达到180Gbps光发射芯片,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执行期间,共发表文章6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9的1篇),在投3篇;发表论著章节1篇;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1篇;申请专利2项。另外,经由本项目由负责人协调,于2012年11月7日至2012年11月10日,在广州花园酒店举办了2012年亚洲通信与光电子国际会议(Asia Communications and Photonics Conference 2012 ACP)。ACP是目前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参会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广泛的光电子学术会议,被誉为“国际三大光通信会议”之一。依托本项目,该次会议申报了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并获得的资助,也已顺利结题。项目执行期间还培养了硕士研究生两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硅基III-V族自卷曲微米管的可控制备及单片集成硅基光源的研究
基于纳米硅结构的硅基光电集成材料的可控光发射研究
基于直接外延的硅基III-V族半导体微腔激光器研究
基于微腔耳语回廊模式多波长硅波导III-V半导体光发射芯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