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徘徊在50%-60%左右,重视鼻咽癌前病变的诊治可提高鼻咽癌二级预防的效率。癌前病变是癌症发生发展自然史中关键的阶段,而且是预防癌症的重要靶点,阻滞、逆转或延缓癌症对于降低肿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流式细胞术、原位杂交、荧光观察法、Western blotting和电镜技术,利用已建立的鼻咽癌前病变转基因小鼠模型,从在体角度研究鼻咽癌前病变细胞周期调控通路特征,再给予中药益气解毒颗粒和其有效部位不同配伍和不同剂量配比组合干预,根据逆转鼻咽上皮细胞转化的效应,确定有效部位最佳配伍和最佳剂量配比方案,并进一步探讨最佳方案的最佳作用时间和对细胞周期调控通路的关键作用靶点,分析逆转效应与作用靶点的相关性,从分子水平阐述中药及其有效部位最佳配伍和最佳剂量配比方案的作用机制,为有效部位最佳组合方案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其他中药抗癌变机理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研究分为四部分进行,采用了HE染色法、电镜观察法、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法。第一部分,研究了TgN(p53mt-LMP1)/HT小鼠鼻咽黏膜上皮细胞生物学表型与细胞周期信号传导通路特征相关性,发现TgN(p53mt-LMP1)/HT转基因小鼠鼻咽/鼻腔黏膜异型性改变随时间增长而加重,其变化可能与P21表达量下降及CDK2、cyclinD1及p53蛋白表达增高有关;第二部分,研究了TgN(p53mt-LMP1)/HT小鼠鼻咽黏膜上皮细胞间隙连接结构特征及其与鼻咽黏膜上皮细胞癌前病变的关系,发现TgN(p53mt-LMP1)/HT小鼠鼻咽黏膜上皮细胞异型性改变,细胞间隙增宽,细胞连接明显减少或缺失,连接长度缩短,这些变化可能与Cx43、Cx32、Cx26及其mRNA表达水平下降,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障碍有关;第三部分,研究了益气解毒方对TgN (p53mt-LMP1)/HT转基因小鼠鼻咽/鼻腔上皮生细胞物学表型及细胞周期信号传导通路特征的影响,发现益气解毒方能有效逆转鼻咽/鼻腔黏膜癌前病变的发展,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下调p53、CDK2、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和增高p21蛋白表达水平而实现;第四部分,研究了益气解毒方对TgN(p53mt-LMP1)/HT小鼠鼻咽黏膜上皮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干预效应及其与鼻咽黏膜上皮细胞癌前病变发展过程的关系,发现益气解毒方能恢复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由此而抑制癌变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进而逆转鼻咽黏膜上皮细胞癌前病变的发展,这也是该方作用机制之一,提示细胞间隙连接通讯成为肿瘤预防和治疗研究的潜在靶点之一。项目研究中,发表论文14篇,参加国际会议1次,国内会议2次,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4名,获得第8届世界头颈肿瘤大会学术论文一等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益气解毒颗粒对鼻咽癌前病变转基因小鼠AP-1/p53信号传导通路的干预
基于CD44/Ras通路探讨益气解毒颗粒联合盐霉素抑制鼻咽癌干细胞的分子机制
益气解毒法干预鼻咽癌高癌家系癌患者气虚体质关键蛋白质组分的动态观察
益气解毒颗粒逆转鼻咽癌细胞抗原免疫耐受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