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同的组织学特征,也是发展为肝硬化必经的病理过程。一般认为肝星状细胞(HSC)是细胞外基质中纤维成分的主要来源,而枯否细胞(KC)被内、外源性刺激因素激活后,释放细胞因子作用于HSC,成为后者大量合成纤维成分的先决条件。然而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若及时祛除病因,肝纤维化过程可以逆转,同时发现KC具有两面性,即它不仅刺激HSC活化增殖,而且也具有诱导其死亡,并分泌胶原酶的潜能。因此通过调动这种潜能,下调纤维成分的生成和促其降解,构成新的抗纤维化策略。本项目首先从四氯化碳肝损伤大鼠肝纤维化自然恢复过程入手,观察这两种肝脏非主质细胞在该过程中的时空分布和功能联系,并利用KC/HSC/凋亡小体共培养体系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HSC死亡的信号传递途径,明确多种刺激物及免疫活性制剂在其中的作用方式和调节机制,以期获得抗纤维化治疗的新靶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肝脏枯否细胞活化及其介导肝脏炎症的调控机制
肝纤维化中氧化固醇7α,25-HC/GPR183调控枯否细胞和肝星状细胞活化及交互作用的致病机制研究
枯否细胞清除癌胚抗原在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作用
SphK1在肝衰竭枯否细胞TLR4通路介导炎症损伤中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