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项目针对当前赤潮研究中的难点与疑点―甲藻麻痹性贝毒(PSP)的来源及共附生菌对其调控作用问题,采用申请者已成功获得的无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为模式生物,首先从赤潮发生海域、特殊生境和藻际微生物群落中分离、筛选能有效促进或抑制麻痹性贝毒产生的微生物;而后从细胞生物学、生化学、蛋白质组学和实验生态学的不同层次、多角度地探讨海洋中的某些微生物,尤其是与塔玛亚历山大藻共附生菌在调控PSP产量中的作用特点、过程与机理;优化其作用条件;查明微生物与有毒赤潮藻产毒之间的内在关联, 阐释两者间的互作机制, 揭示其调控产毒的可能途径;为补充、丰富和完善赤潮科学研究领域中的藻-菌关系理论提供科学资料;对PSP产量的提高提供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微生物资源和相关工艺以满足我国对PSP的需求;同时也将为有毒、有害赤潮的生物防治提供有力的依据、有效的方法与工具,造福于人类。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高效溶藻菌B1分泌的含氮化合物对有毒赤潮异湾藻杀藻机制和产毒影响
中国北部沿海有毒鳍藻产毒特征及其与贝类染毒关系的研究
广东沿海重要赤潮藻--球形棕囊藻产硫的研究
应用细胞芯片技术研究有毒赤潮藻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