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综合响应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70507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朱家文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娟,刘德志
关键词:
植被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关键因子综合响应
结项摘要

Accompanying with drastic climate change, vegetation over northern high-latitudes ha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changes. However, the response mechanisms of vegetation to climate or environmental changes are very complex, and great uncertainty occurs on future vegetation evolution forecasted by theories and models.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consider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of multi-factors. Therefore, in the framework of Earth System Model developed b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ESM), this project intends to force Global Dynamical Vegetation Model (DGVM) with historical reanalysis data, multi-model data from RCP2.6 and RCP8.5 of CMIP5, respectively, then to asse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rehensive responses of vegetation over northern high-latitudes to climate change, and to diagnostic the associated key factor or combinated factors. This project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more accurately forecasting vegetation evolutions and climate change over northern high-latitudes. It will als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ements of DGVM and field experimental design.

伴随着急剧的气候变化,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植被已发生显著变化。然而,植被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机理十分复杂,理论及模式预估的未来植被演变具有很大不确定性,需充分考虑多因子的综合效应。因此,本项目将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框架下,使用历史再分析资料、CMIP5 RCP2.6和RCP8.5的多模式输出数据分别驱动全球植被动力学模式(IAP-DGVM),从而预估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综合响应特征,诊断其关键影响因子或因子组合。本项目将为更准确地预测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植被演变和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为全球植被动力学模式的改进及野外试验的设计提供参考。

项目摘要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综合响应十分复杂,模式预估的不确定性很大。本项目围绕该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综合响应,利用全球植被动力学模式(IAP-DGVM)主要研究了三方面内容,包括(1)系统地评估IAP-DGVM对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植被的模拟能力;(2)预估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综合响应特征;(3)诊断影响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关键因子或因子组合。针对(1),研究结果表明,IAP-DGVM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植被分布和碳通量,从而显著提高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的模拟能力。针对(2),研究结果表明,在未来预估试验中,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植被显著增加,幅度达到了9.72%,其中,草和树分别增加了15.24%和5.94%,灌木却减少了11.46%;同时,该地区陆地总初级生产力(GPP)、净初级生产力(NPP)和自养呼吸(Ra)也显著增加。针对(3),研究结果表明,未来温度的变化显著影响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植被演变。“寒带针叶常绿树”(NEB)、“寒带阔叶落叶灌木”(BDBsh)和“C3极地草”(C3Ar)的覆盖度变化和温度变化的偏相关系数分别是–0.93(P<0.001)、–0.54(P<0.05)和0.69(P<0.01)。相比温度而言,降水的影响较弱,降水的变化与NEB、C3Ar覆盖度的变化的偏相关系数分别是0.62(P<0.1)、0.51(P<0.05)。碳通量在未来情景下的变化主要是气候变化、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LAI)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北半球高纬度大部分地区,未来情景下温度和降水增加都促使GPP、NPP和Ra增加。但是在局部地区,如西伯利亚西部,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导致LAI和碳通量减小,抵消了气候变化引起的碳通量的增加,最终导致该地区碳通量增量较小。本项目实现了IAP-DGVM与CAS-ESM的耦合和应用,对CAS-ESM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和科学意义。项目的完成使得CAS-ESM能够用于研究植被动态演变和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能够用于研究植被动态演变对陆地碳通量的调节,进而反馈影响大气CO2。本项目成果为CAS-ESM提交CMIP6的DECK试验和相关MIP(如C4MIP)试验提供坚实基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6.004
发表时间:2020
2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DOI:10.6052/1672⁃6553⁃2017⁃059
发表时间:2018
5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DOI:
发表时间:2015

朱家文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29376235
批准年份:1993
资助金额:6.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9976014
批准年份:199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末次冰消期大兴安岭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批准号:41572353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伍婧
学科分类:D0706
资助金额:8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大兴安岭高纬度湿地演变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批准号:41165005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赵慧颖
学科分类:D0515
资助金额:52.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中国东北样带研究

批准号:40601014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张峰
学科分类:D0102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蒸散发对气候变化与植被格局演变的响应研究

批准号:51109196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梁丽乔
学科分类:E09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