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主要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和阿司匹林抵抗的药物遗传学机制。选取大样本的中国汉族首次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采用测序方法检测参与这两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作用靶点等药物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检测血小板功能和药物的活性代谢产物浓度,并追踪随访临床终点事件。通过研究明确导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和阿司匹林抵抗的药物相关基因,以及这些基因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为开发抗血小板药物的基因检测芯片提供理论依据。今后临床医生可以利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基因检测芯片对每个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根据患者的遗传基因选择最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避免依靠临床经验盲目用药,这将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开辟新的方向。
本课题主要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和阿司匹林抵抗的药物遗传学机制.首先选取大样本的中国汉族首次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采用测序方法检测参与这两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作用靶点等药物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检测血小板功能和药物的活性代谢产物浓度,并追踪随访临床终点事件。通过此次研究, 明确了RANTES基因、SEPS1基因、ALOX15基因、nNOS基因、LXRA基因、PCSK9、AHSG基因、CXCL1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的缺血性卒中发病有关,可能也会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抵抗,同时我们收集并检测已知的阿司匹林抵抗相关基因COX-1、COX-2、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血小板GP Ia/IIa 受体以及血小板GP Ib-α受体基因多态,为开发抗血小板药物的基因检测芯片提供理论依据。今后临床医生可以利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基因检测芯片对每个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根据患者的遗传基因选择最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避免依靠临床经验盲目用药,这将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开辟新的方向。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格雷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VASP磷酸化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氯吡格雷抵抗相关研究
ABCC3基因表达及其mRNA剪接变异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
P2RY12基因多态性及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机制与定量研究
CES1A1基因的DNA甲基化在氯吡格雷抵抗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