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知识流转是企业实现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而社会网络是隐性知识流转的重要途径。本项目将采用社会网络等具体相关理论和方法,以企业内部员工之间隐性知识流转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网络视角切入,按照"现象观察-理论分析-模型构建-实验验证-科学结论"研究路线对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转网络的构建、测量与演化等关键问题进行科学研究。计划解析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转网络的构建要素、构建原则和形成机制,构建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转的社会网络模型,测量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转网络的结构和关系属性,论证社会网络对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转的影响作用,研究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转网络的演化路径和演化机制,结合理论分析、实证研究以及企业实际情况,从社会网络角度提出促进我国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转的策略、方法和途径。上述关键问题的有效解决,对深化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推动我国企业隐性知识管理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项目研究计划要点进行研究,并根据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项目进展情况等,对研究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和深化。本项目(1)研究了员工隐性知识转移的网络结构和影响因素;(2)阐释了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动的社会交换机制;(3)研究了网络结构和博弈收益对组织知识共享的影响;(4)研究了知识共享机制和知识网络对知识共享的影响;(5)构建了某企业隐性知识流转网络,进行结构测度和分析;(6)构建了某高校系统工程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社会网络,测量了该科研团队知识共享能力;(7)剖析了组织知识社区和组织知识网络之间的关系;(8)提出了知识不对称网络中隐性知识共享的优化模式;(9)构建了基于结构化模态的企业间合作知识创造管理模式;(10)构建了单群体知识共享和多群体知识共享的复制动态方程;(11)构建了客户协同创新协议的静态合作博弈模型和动态微分合作博弈模型;(12)构建了企业间知识创造利益分配的二人合作博弈模型;(13)构建了知识创造视角下客户协同产品创新投入产出模型;(14)剖析了我国内资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15)实证研究了创新型企业研发经费对专利能力的影响;(16)构建了中国学科知识流动网络,揭示了网络结构性质对知识流动的影响;(17)基于中文文献的引用关系数据,研究了中国学科知识网络的特征及其演化;(18)对语义知识网络进行形式化定义和结构分析;(19)基于语义方法发现了某科研合作网络的重要节点和重要关系;(20)证明了本体表示社会网络方法的有效性;(21)建立了企业内部知识共享风险预测模型;(22)研究了不同国家的组织知识共享差异及形成差异的民族文化因素。.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录用学术论文39篇:其中SCI/SSCI收录期刊3篇(影响因子均大于1.0,Scientometrics为科学计量学领域顶级期刊),EI收录期刊3篇,EI收录会议5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重点遴选期刊11篇,CSSCI/CSCD收录期刊2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4项。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2人,培养硕士研究生16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新创企业内部知识网络“结构演化—群体行为”耦合研究
混合型生物医学知识网络构建及隐性知识发现方法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隐性知识流转、积累及其对核心能力作用机理研究
知识创新过程的机理与效率测量研究:基于创新网络动态演化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