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天文望远镜(Worldwide Telescope,WWT)是虚拟天文台概念的提出者Alex Szalay教授和Jim Gray博士共同设想提出的,由微软研究院于2008年5月正式发布的一套面向公众的、能充分体现出虚拟天文台理念的网络化天文信息服务系统。承担了"以网络为基础的科学活动环境研究"重大研究计划中"中国虚拟天文台试验系统研究与开发(90412016)"重点项目的本课题组将在与微软研究院已有的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利用WWT这套平台开发一系列天文科普教育内容,包括中文本地化、WWT中国社区、国际天文年主题展、中国天文图片库、国内天文台站漫游、中国天文学史漫游、LAMOST数据集成共享等。在对WWT用户,特别是国内公众和天文爱好者进行天文科普教育的同时,用通俗的方式展现e-Science的魅力和潜能,促进国内天文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提高国民科学素质。
本课题《基于WWT平台的天文科普展览及e-Science理念普及教育》从 2010 年开始到 2012 年这三年的时间里,组织开展了大量而深入的展览和普及教育工作:其中有 WWT 的本地化工作,包括开发 WWT 中文版本、WWT 中国镜像和中国社区建设工作;2009 国际天文年主题展的 WWT 版本,将国内开展的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天文科普教育活动资料展示在 WWT 中;WWT 国内资源的集成,包括中国古天文研究成果在 WWT 中的可视化和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科学观测数据在 WWT中的集成共享。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指导思路,借助 WWT 强大的网络化系统功能,将古今中外的天文学研究成果、数据资料和工具服务以更形象、更生动的方式展示给国内的普通大众,用通俗的方式展现 e-Science 的魅力和潜能,从而促进国内天文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提高国民科学素质。课题组发表科学和技术论文、科普文章、新闻报道数十篇。课题组与微软研究院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本课题完成的工作证明了WWT平台上可以进行多样化、多层面的科普展览,e-Science理念已经日渐深入人心。本报告全面回顾了项目执行期间的工作开展情况。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中外学术论文与期刊的宏观差距分析及改进建议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警惕野生蘑菇杀手”科普展览
生物黑客——外来入侵生物科普展览
《古生物研究探秘》互动科普展览
中国地质公园网络科普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