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是集团企业国际化的制度保障和跨国运营风险的制度防火墙。已有研究多关注集团企业子公司治理问题,新兴市场经济体集团企业跨国治理与评价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本项目以我国跨国经营集团企业和境外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统计分析、网络分析、案例研究及实验研究等方法,探讨制度落差对跨国治理的影响机理、集团企业跨国治理机制设计、治理风险规避、治理评价等问题。跨国制度环境、集团企业跨国治理制度设计和选择行为与治理绩效的关系机理,集团企业跨国网络治理结构、机制刻画与测度,集团企业跨国治理多目标、多层次评价体系设计,是项目研究的科学问题。基于单体公司治理和评价研究,项目构建我国集团企业跨国治理与评价的理论模型,以期在集团企业跨国治理核心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有限突破,在集团企业跨国治理评价研究方面取得重点突破,进而为我国集团企业母公司、海外子公司、中国政府及监管机构等跨国治理主体提供对策建议。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进入新阶段,中国集团企业跨国治理能力问题日益成为企业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前沿。本课题自启动以来,在课题研究平台建设与维护、企业调研访谈、数据库和案例库建设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与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以及研究对象企业密切配合。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证研究、实验研究、模拟分析、神经管理学等方法,在公司治理、国际商务、国际化战略、制度理论基础上,分析集团公司跨国治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围绕“跨国分层、制度阶梯”特征,率先构建了包括跨国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理论、跨国公司决策理论、跨国治理制度设计理论、跨国公司治理网络理论在内的跨国公司治理理论体系;开展了中国集团企业跨国治理动机、行为、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绩效关系问题研究,同时通过企业咨询和研究报告,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治理制度设计提供建议。.截至2016年底,课题共投入教授12人,青年教师、博士后18人,博士生49人,硕士生31人,合计研究时间118,000天。目前已公开发表标注课题资助的论文156篇,包括SCI/SSCI期刊论文12篇,基金委认定管理学核心期刊论文67篇。发表国内外会议论文46篇,专著与报告19部,国际会议主题演讲5人次,构建了研究数据库5个,完成跨国公司治理研究案例12个,工作论文(专著)6篇(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24人次,主办和协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6次。在集团企业跨国治理主体行为、公司治理环境、制度和文化距离、进入模式、监管因素、政治关联、社会资本、内部治理结构等与绩效关系,以及集团企业跨国治理的基础理论,如跨国分层治理、网络治理属性,跨国治理制度距离、文化距离对跨国公司母子公司的行为和绩效的影响方面发表了相关成果,产生了学术影响。.课题组与约克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圣何塞州立大学、伯明翰大学、诺欧商学院、里尔商学院等10多所海外大学建立了实质的合作关系,同时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世界公司治理论坛、亚洲银行就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行合作研究。形成了跨国公司治理研究团队,搭建了跨国公司治理研究平台,取得了系列成果。.课题组2017年会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跨国公司母公司层面的研究成果,开展中国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全球调研,丰富中国企业跨国治理综合数据库,并深化中国跨国公司治理评价和风险评估体系的研究工作。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资本品减税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大型企业(集团)跨国经营研究
中国农垦企业集团“跨国成长”的战略研究
我国工业企业跨国经营机制与管理模式
我国大型企业(集团)竞争力的理论与方法研究